荀子政治哲学中“礼”“法”“刑”的关系
本文选题:荀子 切入点:礼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荀子十分推崇"礼"的地位,认为"礼"是社会治理之根本,他在"隆礼"的同时也强调"法"的作用。荀子哲学以"礼"为主体,由"礼"产生"法",同时强调"刑"的作用,并将"刑"作为一种维护"法"和"礼"的必要手段。在荀子政治哲学中,"礼"是"法"的根基,"法"是"礼"延伸,"刑"则是"法"和"礼"的保障。
[Abstract]:Xunzi highly respected the status of "propriety" and thought that "propriety" wa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He also emphasized the role of "Law" while "long Li". Xunzi's philosophy took "propriety" as the main body. "Law" is produced by "propriety", and the role of "punishment" is emphasized at the same time. In Xunzi's political philosophy, "li" is the foundation of "law", "law" is the extension of "rite", "punishment" is the guarantee of "law" and "ceremon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D092;B2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陈伟;;荀子“分”思想对孔孟儒家思想的推拓——兼论荀子“分”思想的时代意义[J];齐鲁学刊;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许抗生;;构建当代新道家学说之初步设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钱广荣;;道德悖论现象之“恶”及其认识论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谭黎明;;汉代农作物的耕种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5 蔡保兴;;论荀子“礼”与霍布斯“约”思想之异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强舸;;血缘社会与专制国家:古代中国国家起源的一种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刘刚;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张金山;;谈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陈小葵;;对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再反思[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王善超;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范灄梅;;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与《子羔》篇性质小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孙克诚;;中国“和”思想的内涵及其正义探论[A];和文化学刊(2011-2012)[C];2012年
3 南锡宪;;《乐记》的思想源流、作者及成书年代考辨[A];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 总第二十五辑)[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春华;颜回资料辑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U_;南宁市体育养生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小娇;罗振玉与古器物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静洁;清末汉族古典华服结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10 谭琼;论故意杀人罪的死刑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积顺;试论荀子礼法思想的独特性格[J];管子学刊;1994年04期
2 赵明;近代中国对“权利”概念的接纳[J];现代法学;2002年01期
3 程燎原;;古代汉语典籍中的“法治”语词略考[J];学海;2009年01期
4 岑贤安 ,何成轩;荀子不是从礼到法的过渡桥梁[J];学术论坛;1981年04期
5 张泳;孟荀法律思想比较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载;;谈儒家的命与仁——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J];学术月刊;1964年04期
2 陈俊民;;儒家考辨(上)——关于儒家之儒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3 刘尧民;关于《天问》[J];思想战线;1980年04期
4 赵光贤;;什么是儒家?什么是法家?[J];历史教学;1980年01期
5 金春峰;论《吕氏春秋》的儒家思想倾向[J];哲学研究;1982年12期
6 李瑶;;实事求是地分析儒家思想中阻碍科学发展的因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7 金春峰;论汉代中期思想领域的变化[J];晋阳学刊;1985年02期
8 李世家;台湾的“哲学现代化”口号[J];哲学动态;1986年01期
9 包遵信;;儒家思想和现代化——新儒家商兑[J];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10 杨君游;贺麟与新儒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黎明;;现代经济发展对儒家思想的扬弃[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俊勇;;儒学“天人合一”观念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宗贤;;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儒学的人文价值[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4 李润新;;论当代社会儒家价值观的意义[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沈海梅;;明代儒家思想在云南传播的主要途径——官学教育[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贺圣达;;儒家学说与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周孚政;;儒家与时势[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王文光;;儒家思想在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中的作用[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杨肇焱;;鲁迅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李福军;;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探微——兼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4年
2 ;弘扬灿烂的中华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梁枢;对话:儒家哪儿错了?(上)[N];光明日报;2006年
4 李中华;谈编纂《儒藏》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6年
5 许嘉璐;摆脱羁绊 沉静深思[N];光明日报;2007年
6 丁海燕;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N];济宁日报;2006年
7 梁瑛;儒家思想如何应用于现代?[N];深圳商报;2006年
8 林甘泉;“儒化中国”行不通[N];北京日报;2007年
9 白汉坤;传统儒家思想的内省与超越[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刘一虹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儒学是宗教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万兴;《管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毛文凤;近代儒家终极关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志捷;贺麟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陆建猷;《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D];西北大学;1999年
6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雪;《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薛柏成;墨家思想的渊源及历史影响新探[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晶磊;道家思想之现代价值—老庄思想的传统诠释与现代重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广勇;陆贾《新语》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3 周丽飞;早期儒家思想价值的重新发现[D];外交学院;2006年
4 周广友;陶渊明的性情说[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崔红健;葛洪《抱朴子外篇》政治和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媛;儒家思想对葛洪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7 周作福;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8 胡泊;论先秦儒家贵“生”重“死”的生命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柏林;牟宗三儒家智的直觉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丹凤;先秦儒家生态思想及其与“生”之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6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4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