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行政工具性推理的实质性转换
本文选题:公共行政 切入点:工具性推理 出处:《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共行政的工具性推理是在科学管理主义思潮、价值中立原则和理性官僚制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说明性的演绎思维模式和决策方法,期望可以通过科学与理性建立起来的推理工具来解决一切政策问题。然而,工具性推理的局限性决定了其"理性设计"与行政实践之间的差异性,使得这种理性方法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行政的需要、不能解决行政实践中存在的紧张与冲突。公共行政决策与法律推理一样,具有实践理性的特征,学习与借鉴法律实质推理为公共行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思考与推理路径。公共行政领域实质性推理的兴起说明公共行政研究与实践必须包含价值理性,公共行政决策过程是工具性推理与实质性推理有机统一的过程。
[Abstract]:The instrumental reasoning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n illustrative deductive thinking mode and decision-making metho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ism, the principle of value neutrality and the theory of rational bureaucracy. It is expected that all policy problems can be solved by means of reasoning tools established by science and reason. However, the limitation of instrumental reasoning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ational design and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As a result, this rational method can 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develop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an not solve the tension and conflict existing in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Public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like legal reason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rationality. The study and reference of legal substantive reasoning provide alternative ways of thinking and reasoning for solv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blems. The rise of substantive reasoning in the fie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ust include value rationality.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n organic unity of instrumental reasoning and substantive reasoning.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行政核心价值研究”(项目编号:09BZZ026)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以公共行政正义最大化为约束条件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0-JD-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侯思贤;;看法律如何不能自为而自足——读刘燕著《会计法》有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4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王春业;郭剑峰;;普通公民应享有对法律文件解释的启动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陈玉山;;论法教义学的实践品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吕明;;论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孙宪超;;大陆法系民法对罗马法错误制度的继受及中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刘明辉;;开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程》精品教材的途径[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7 舒国滢;;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8 甘培忠;吴元元;;转型中国语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探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10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慧娜;司法的“地方化”与“中央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潘俊秀;论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娟;;论电子政务对政府公共行政能力的作用[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12期
2 刘燕;;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决策及启示[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黎映桃;;试论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选择、界定与实现视角[J];理论与改革;2005年06期
4 黎映桃;;论当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取向、界说与评价途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李承,王运生;当代公共行政的民主范式[J];政治学研究;2000年04期
6 昂永生,朱其俊;论加大我国行政改革力度的时代意义[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李志勇;从官僚制到民主制——试论当代公共行政的模式转换[J];长白学刊;2001年05期
8 王运生;当代民主行政的价值、构架与生态环境[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06期
9 党秀云;政府再造与政府能力之提升[J];行政论坛;2004年01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诗良;我国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48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4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