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公共危机中谣言的生存逻辑

发布时间:2016-11-10 17:06

  本文关键词:论公共冲突过程中谣言的作用、传播与防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注释:

  [1〔]法〕卡普费雷:《谣言》,郑若麟、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8 页。

  [2]Gordon W. Allport and Leo Postman,“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Hiver, 1946-1947,p.501.

  [3]W. Peterson & N. Gist“,Rumor and Public Opinion”,American Journal ofSociology, 1951,Vol. 57.

  [4]参见金观涛、华国凡:《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4 页。

  [5]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52 页。

  [6]单仁平:《火灾后续风波凸显政府公信力不足》,〔北京〕《环球时报》2012 年 7 月。

  [7]沈远新:《政治谣言:界定、生存机制及其控制》,〔重庆〕《探索》2000 年第 1 期。

  [8〔]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2 页。

  [9〔]法〕G. 勒费弗尔:《法国革命史》,〔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9 年版,第 105 页。

  [10]常健、金瑞:《论公共冲突过程中谣言的作用、传播与防控》,《天津社会科学》2010 年第 6 期。

  [11]P. A. Caputo“,Rumor of War”, New York: Holt, Rinehart&Winston, 1977,p.293-314.

  [12]参见〔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40-48 页。

  [13]Elke Weber“,Experience -Based and Description -Based Perception of Long-Term Risk:Why Global Warming Does Not Scare Us(Yet)”, 2006,p.103.

  [14]社会连锁反应的特征是,参与其中的人们同时放大他们受到影响的社会信号。通过他们的参与,那些参与谣言传播的人扩大了它的规模,使其他人也更可能参加。参见〔美〕凯斯·R.桑坦因。:《恐惧的规则---超越预防原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 88 页。

  [15]所谓谣言的网络效应,就是一个人是否相信某个谣言取决于人群中相信者的数量。网络效应是一种社会放大机制,它会一进步扩大相信谣言的人群规模。参见李国武:《谣言实现的社会机制及对信息的治理》,〔上海〕《社会》2005年第 4 期。

  [16〔]法〕卡普费雷:《谣言》,郑若麟、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71-89 页。

  [17]所谓移情,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是指在精神分析过程中,病人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人的情感投射到医生身上的过程。参见〔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 347-362 页。

  [18]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版,第 10 页。

  [19]张康之:《在历史的坐标中看信任---论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成都〕《社会科学研究》2005 年第 1 期。

  [20〔]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04 页。

  [21]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10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24 页。

  [22〔]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年版,第 289 页。

  [23]孔子:《论语·学而篇第一》。

  [24]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版。[25“]四人”是指孔子、孟子、荀子和董仲舒。参见任剑涛:《伦理王国的构造现代性视野中的儒家伦理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36 页。

  [26] 参见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与家族式组织》,〔北京〕《经济研究》1998 年第 7 期,第 27-31 页。

  [27]王沪宁:《中国的村落家族文化:状况与前景》,《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 年第 1 期,第 107 页。

  [28]周生春、杨缨:《信任方式的起源和中国人信任的特征》,〔杭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11 期,第39 页。

  [29]〔美〕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链接 网络新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49 页。

  [30]〔美〕 曼纽尔·卡斯特主编:《网络社会 跨文化的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9 页。

  [31]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10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261 页。

  [32]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11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205 页。

  [3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 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版,第93 页。


  (责任编辑:王欢)


<CMS>第一页<< 1 2 3 4 最后页<CMS>


  本文关键词:论公共冲突过程中谣言的作用、传播与防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0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0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f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