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研究中三大范式的兼容趋势评析
本文选题:比较政治 切入点:理性主义 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当代比较政治中的三大研究范式即理性主义、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在弥补自身缺陷,不断发展自己研究方法的同时,还通过吸收其他研究范式的方法来发展自己,目前,这三大范式之间相互吸收借鉴已经成为普遍的研究路径。三大研究范式都以现代性为核心,建构了具有兼容性的亚理论或研究模型,研究者们甚至试图把这三大研究范式整合进一个研究框架或模型之中,在与时代的根本问题即现代性及其价值关联相一致的基础上解释政治现象。
[Abstract]:The three major research paradigms in contemporary comparative politics, namely rationalism, culturalism and structuralism, not only make up for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develop their own research methods, but also develop themselves by absorbing the methods of other research paradigms. At present,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among the three paradigms has become a common research path.The three research paradigms are all centered on modernity and construct compatible subtheories or research models. Researchers even try to integrate the three research paradigms into a research framework or model.Political phenomena are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consistency with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the times, namely modernity and its value correla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比较政治学理论跟踪研究”(项目号:11AZZ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遥;;人民、国家与世界:中国视角下的外交伦理观——建构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另一维度[J];国际论坛;2014年02期
2 孙国茂;范跃进;;金融中心的本质、功能与路径选择[J];管理世界;2013年11期
3 严双伍;李国选;;南海共同开发中的集体行动困境与克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2期
4 汪峥;;当代国际社会的国家利益内涵[J];法制与社会;2014年14期
5 赵莉;;美国媒体视野下的浙江镜像——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和《新闻周刊》网站报道为例[J];对外传播;2014年05期
6 印言蹊;;试论科技进步与中国国际责任的现实担当[J];国防科技;2014年03期
7 李海龙;;国际制度与国家认同互动关系解析——以欧美安全共同体的建构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刘丰;;概念生成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J];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04期
9 李巍;唐健;;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角色与中国学者的理论契机[J];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04期
10 王志;;批判实在论:作为一种元理论的国际关系理论[J];国际论坛;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娅;建构主义新视域:地缘文化及其建构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2 洪长晖;混合现代性:媒介化社会的传播图景[D];浙江大学;2013年
3 万平;中国公众参与预算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方芳;恐怖主义的媒体话语与中美国家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舒景林;哈萨克斯坦国家需求与对外战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喻珍;冷战后地区主义视角下的海湾地区合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蒙象飞;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文化符号的运用与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曲文娜;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姜鹏;体系文化变迁背景下大国崛起战略之路径重构[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杨万柳;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多维进路[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凯飞;美国重返亚太背景下的“新冷战”布局新中央领导集体外交战略突破[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2 丁璐璐;国际战争视域下的军事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3 肖美红;非对称同盟中的美国对菲外交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4 张登科;东盟方式的运作困境[D];厦门大学;2014年
5 黄丽诗;2012年《纽约时报》中的中国国家形象[D];厦门大学;2014年
6 汤岩;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政治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罗肖;国际体系转型下的中国海洋争端政策探析[D];吉林大学;2014年
8 董贺;新世纪中国国际秩序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刘学;晚清中朝宗藩关系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刘深诣;中日韩区域合作的进程及前景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国;现代性不是一个概念——詹姆逊论现代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10期
2 陈雪虎;历史与人学视野的交融——读沈湘平博士所著《全球化与现代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3 欧内斯托·拉克劳,周凡;政治与现代性的局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4 郑杭生;和谐社会与新型现代性[J];学会;2005年04期
5 成伯清;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关系之辨——从地方性的角度看[J];浙江学刊;2005年02期
6 张天勇;;论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关系[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申存慧;;流动农民与非流动农民的现代性比较研究——对豫北一个村落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6期
8 石之瑜;吴昀展;;进出现代性:亚洲立场的有与无[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2期
9 赵[,
本文编号:1727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2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