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社会契约论》中卢梭的“人民”思想

发布时间:2018-04-30 02:12

  本文选题:社会契约 + 形式人民 ; 参考:《重庆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卢梭是政治哲学史承前启后的重要政治哲学家,他足与他的前辈柏拉图、马基雅维利比肩,而他的《社会契约论》虽然短小,但仍然可以和《理想国》、《君主论》相当。它们共同处理建国的最伟大课题。《社会契约论》是近代最伟大的一份建国文献。建国(Founding)乃是最高的政治行动,也是藉以克服命运与偶然的人类技艺所能成就的巅峰所在。在这个意义上,在卑微琐屑的人世中,建国乃是唯一近乎神明的行动。因而《社会契约论》就是一项近乎神明的行动。本文处理地主题是这个神明行动中的核心要素——“人民”。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包括四个部分。论文是按照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文本顺序,分析卢梭各卷关于人民的论述。在《社会契约论》的“序言三章”中,卢梭交代了自己的探究原则和写作动机。首先,探究原则是关于自然与人为关系的一种设定;而写作动机的考察揭示了卢梭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看法。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本文审视卢梭“人民”教诲的两个视角,是后文的基础。正文第一部分首先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社会契约的正当性。社会契约产生的“人民”是普遍的,它是任何政治体都具有的形式一致性。而到卷二的“人民”是未缔结社会契约前的人民——“民族”,是不同政治体相互划分敌友的依据,是一个共同体区别于另一个共同体的关键。卷三主要是人民和政府的关系,这包括政府产生时必然要把作为主权的人民转化为作为政府形式的人民。同时,在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及其蜕化,人民作为能动的积极要素成为行动的人民,它区别于代议制政府下人民在常态中的隐匿特征。卷四论述了人民的腐败历程和人民大会作为救治腐败的一种措施,他具有贵族制倾向。以上即是论文的大体内容。 总之,卢梭展现了人民的各个面相,呈现出一个充满问题和张力的的人民形象。
[Abstract]:Rousseau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philosopher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He is equal to his predecessors, Plato and Machiavelli. Together, they dealt with the greatest task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undingis the highest political action, and the pinnacle of what can be achieved by overcoming destiny and accidental human feat. In this sense, statehood is the only near-divine action in the humble world. Therefore, the Social contract is a near-divine action. 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e theme of the people, the core element of this divine a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text consists of four parts. According to Rousseau's theory of social con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Rousseau's exposition on people. In the preface three chapters of Social contract Rousseau explains his inquiry principle and writing motivation. First of all, the principle of inquiry is a hypothesi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man, while the investigation of writing motivation reveals Rousseau's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Both of them constitute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Rousseau's people's teachings, which are the basis of the later text. The first part of the text first demonstrates the legitimacy of social contract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The "people" produced by the social contract is universal, and it is the formal consistency of any political body. The "people" in Volume two are the people "nation" before the conclusion of the social contract, which is the basis for different political bodies to divide their enemies and friends, and the key to distinguish one community from the other. Volume three is main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government, which includes that when the government comes into being, the people as sovereignty must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people as the form of government.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government from abusing its power and its degeneration, the people, as the active active elements, become the people who ac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hidden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ople in the normal state under the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Volume IV discusses the people's corruption process and the people's Congress as a measure to cure corruption, he has the tendency of aristocratic system. The above is the general content of the paper. In a word, Rousseau showed all faces of the people, showing a full of problems and tension of the image of the people.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姚小林;;地方立法立项的经济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马起辉;徐敏宁;;政府职能定位的三维考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慧;;“口语”的革命动力学——略论瞿秋白的“文艺大众化”思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汶庆;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作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2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22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7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