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从碎片到整合:灾害公共预警管理模式的嬗变

发布时间:2018-05-05 08:29

  本文选题:灾害公共预警 + 整合模式 ; 参考:《中州学刊》2013年06期


【摘要】:灾害公共预警作为消减灾害损失的基本方式,已成为应急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来,我国灾害公共预警管理模式面临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应将注重"风险分析"与"预警传递"的传统灾害公共预警管理转变为注重预警社会过程、组织过程以及政策过程的整合式灾害公共预警管理,将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纳入灾害公共预警模式设计中,通过灾害公共预警管理过程、价值目标、预警决策、应急系统的整合优化,改变当前灾害公共预警碎片化管理模式,力求提升我国灾害公共预警管理模式的绩效。
[Abstract]:As a basic way to reduce disaster losses, public early warning of disast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olicy too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disaster publ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mode faces 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publ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of disasters, which emphasizes "risk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transmission",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integrated publ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of disasters, which focuses on the social process, organizational process and policy process of early warning. The research of disaster social science is brought into the design of disaster public early warning mode.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disaster publ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process, value goal, early warning decis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the fragment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current public early warning of disaster is chang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mode of disaster in China.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体制改革研究》(11&ZD02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全保障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研发》(2011BAK07B03)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明霞;张江波;;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前预警体系构建研究——5·12汶川大地震的深刻启示[J];社科纵横;2009年07期

2 陶鹏;童星;;分布与消减:灾害的群体脆弱性探析——兼论我国灾害社会管理的构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张维平;;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建设创新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8期

4 严新明;童星;;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两种表现及民间组织应对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琳;;加强和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0期

2 王福增;温志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0年12期

3 黄璜;;论我国农村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J];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4 胡文举;宋兰堂;;我国洪涝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5 赵守飞;谢正富;;合作治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J];河北学刊;2013年03期

6 程瑶;冯丽云;冯晓波;;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浅议[J];人民黄河;2010年08期

7 柳建文;唐永峰;;中国区域发展中的民间组织与地方合作[J];学习与实践;2012年06期

8 甄敬霞;;探析伊犁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问题之根源[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白云;;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振宇;基于风险沟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完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赵海林;行政化到多元化:慈善组织运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淼;突发性传染病爆发事件扩散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新妍;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丽;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与出路[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若锦;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王小东;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失范及规范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王梨;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贾辉林;山西“丁戊奇荒”中政府应急管理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香能;可视化技术在空间数据应急获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罗二鹏;中国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问题探讨[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钟昭华;委托代理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预警失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荣双,张清浦,刘纪平,王亮;电子政务中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空间服务架构[J];测绘科学;2005年01期

2 覃小旅,朱庆华;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电子政务;2005年Z2期

3 迟文学;基于MapObjects2、NetEngine利用VB实现最短路径分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陶鹏;童星;;我国自然灾害管理中的“应急失灵”及其矫正——从2010年西南五省(市、区)旱灾谈起[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5 惠志斌,何小菁,吴建华;试论国家综合性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J];情报杂志;2004年08期

6 郑杭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研究与中国社会学使命[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7 郭明霞;;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研究系列之四[J];社科纵横;2006年02期

8 董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大众商务;2009年06期

9 方世南;曾德贤;;技术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的重大课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方佳军;罗敬军;;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J];新重庆;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童星;[N];新华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长征;;政策执行何以重要、如何改进——一项对国外学者研究的综合[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8期

2 朱旭峰;;国际思想库网络——基于“二轨国际机制”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5期

3 侯书和;;论公共问题管理[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冯静;杨志云;;利益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1期

5 蒋硕亮;;政策网络路径:西方公共政策分析的新范式[J];政治学研究;2010年06期

6 蒋硕亮;;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J];江汉论坛;2011年04期

7 刘伟忠;;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均衡性探究[J];理论探讨;2006年04期

8 郭巍青;涂锋;;重新建构政策过程: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刘永庆;吴元其;;政策矛盾现象初探[J];理论建设;2009年05期

10 陈国营;;公民参与研究述评:理论演变与焦点转移[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庆钧;;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2 顾建光;;关于加强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思考[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杰;李长源;;公共政策要义探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骏;於莉;;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严荣;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创新公共政策[N];学习时报;2005年

2 周平;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行为[N];云南日报;2001年

3 郑维伟;被动语态与公民政治参与[N];学习时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思柳;政策网络视域下的行业组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2 杨艳红;政策网络理论及其应用[D];厦门大学;2009年

3 刘彬;大众传媒的融合发展对公共政策参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志青;网络分析与治理模式[D];厦门大学;2006年

5 崔先维;政策网络中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对策及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郭君;公共政策评估质量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徐静;非决策理论及其启示浅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韩雨利;“偏好掩饰”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何辉;江泽民政策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琦;中国转型社会的政策网络模式分析——隐喻与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6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46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