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理论:持久的警示与严峻的挑战——读萨义德《东方学》
本文选题:东方学 + 萨义德 ; 参考:《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10期
【摘要】:正一直以来,萨义德以其《东方学》而被誉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教父"。不少研究者游刃有余地贩用这种理论,锋利地剖开诸多具有殖民主义倾向的作品——不论原创还是译作,任务不免也就到此为止,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似乎从未浮上心头。有鉴于此,本文致力于在细读《东方学》的前提下,以一些研究著作为参考背景,提出自己的问题。一、被遗忘的后殖民理论先驱——马勒克有必要先予说明的是,这里的遗忘主体指的是大批的研究后殖民主义的理论
[Abstract]:Saeed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godfather of post-colonialism theory for his Orientalism. Many researchers used this theory to sharpen open many colonialist works-whether original or translated, the task ended, further in-depth thinking never seemed to come to mind.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putting forward its own problems on the premise of reading Orientalism carefully and taking some research works as reference background. First, the forgotten pioneer of post-colonial theory-Malek, it is necessary to first explain that the forgotten subject here refers to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of post-colonial theories.
【作者单位】: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延瑞;;从《东方学》看“东方不是东方”[J];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王亚平;;全球化视野中的《东方学》[J];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丁苗苗;;传播视野下的《东方学》解读[J];新闻知识;2008年06期
4 王玉;;《东方学》视角下的中国“主体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5 郑鹏;;“话语”概念与“东方学”理论的关联及启示[J];理论界;2010年06期
6 赵凌飞;;东亚发展的文明反思——《亚洲与东方学研究》评析[J];科技资讯;2013年17期
7 敏紫;;费正清在第九届国际东方学家会议上作关于东亚现代变化的报告[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5年04期
8 陶东风;;赛义德的《东方学》[J];博览群书;1999年11期
9 郑飞;;《东方学》中隐喻的福柯权力理论——兼论后现代语境下的后殖民理论[J];社会科学评论;2006年04期
10 陈智勇;;经验对知识的挑战——对赛义德《东方学》的反思[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潘蛟;;解构中国少数民族:去东方学化还是再东方学化[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2 侯传文;;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与对抗——关于东方学的思考[A];东方丛刊(1994年第2辑 总第九辑)[C];1994年
3 梅新林;;关于“江南学”的几点思考[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4 刘俐俐;;论萨义德《东方学》的文艺学方法论意义[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威烈;建构中国“东方学”[N];文汇报;2002年
2 许晓琴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研究中的权力话语及运作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 王向远;中国东方学“实”至而“名”未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姜飞;东方学的变迁和美国当代东方学[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朱弦;季羡林与北大东方学[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许晓琴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研究中的权力话语及运作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孙妙凝;学者为“东方学”正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陈训明;多才多艺的俄国汉学家蔼力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张旭鹏;三十年后再读《东方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王晓华;建构真正的东方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卫华;爱德华·赛义德:颠覆型的知识分子与对东方学的质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洋洋;萨义德《东方学》文化思想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3 靳婷;萨义德及其《东方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童佳;浅论“他者”思想及其形象学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叶俊;东方不是我们的东方[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Jean de Dieu Bucankura让·多迪·尔巴坎库拉(李让);西方媒体再现的非洲形象[D];复旦大学;2012年
7 梁宏玲;针灸与想象的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58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5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