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何以“重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合法性与国家能力建设析论
本文选题:重构民族国家 + 全球化时代 ; 参考:《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摘要】:鉴于目前民族国家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承担的文化职能和所处的利益分配格局并未发生实质变化,讨论如何通过"重构民族国家"来让民族国家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比"反对民族国家"更具现实意义。国家权力合法性建设和国家能力建设是"重构民族国家"的两个向度。就前者而言,可以通过寻求个体双重身份间的平衡来重构国家权威,确保民族认同国家;就后者而言,可以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维度进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在国家与市场关系维度进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建设,在国家与国际体系关系维度进行国家应对全球竞争与挑战能力建设,以此重构国家与社会、市场、国际体系的关系。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existing class basis on which the nation-state depends, the cultural functions assumed and the pattern of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in which the nation-state is based have not changed substantially, it is discussed how to adapt the nation-sta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state". It is more realistic than "opposing nation-s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state pow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apacity are the two dimensions of "reconstructing the nation-state". As far as the former is concerned, we can reconstruct the authority of the state by seek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dual identities of the individual and ensur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state; in the case of the latter, we can build the capacity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the dimension of the state and social relations.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y and society,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 the national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capacity is built in the dimen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market, and the national capacity to deal with the global competition and challenges is built in the dimen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历史与现实”(项目批准号:13FMZ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郁建兴;国家理论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J];东南学术;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超;于文杰;;“民族国家消亡论”新解[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2 孟亚明;杨思基;;规范、经验与历史反思——马克思国家理论的方法论嬗变与当代复兴[J];东南学术;2014年05期
3 童光辉;;财政学中的国家观:分歧与比较——对当前财政基础理论的一点反思[J];经济学家;2010年07期
4 叶麒麟;;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新制度主义——国家理论的一种谱系[J];理论与改革;2010年01期
5 饶志华;于春洋;;世界政府的限度与全球治理的可能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6 吴永生;;论市民社会的双重角色:基于马克思和葛兰西的启示[J];齐鲁学刊;2012年03期
7 于春洋;;全球化时代何以“反对民族国家”——对“民族国家终结论”、“世界政府”与“全球治理”等观点的析评[J];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02期
8 于春洋;田少杰;;对于国家建构理论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考察[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9期
9 宁波市政协课题组;王岽兴;;关于提高政协界别组织化水平的思考[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召;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南京大学;2011年
2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3 秦国荣;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曹峰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杨勇;市场的政治涵义:市场社会的生成与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琼;国家与自由[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国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的国家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张卫海;“国家—社会”关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9 王义德;追寻马克思的国家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礼峰;我国公民参与城市治理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雪;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芳芳;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视阈中的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张文龙;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单鑫;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一个治理的分析框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吴乐涛;马克思主义国家相对自主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冉浩志;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哲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邢彩丽;对气候政治中国家利益的阶层属性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9 卜晓东;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弗雷德里克·C·特纳,仕琦;国家作用的变化:测量、机会与问题[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01期
2 弗雷德里克·C·特纳,亚历杭德罗·L·科尔巴乔,陈思;国家的新角色[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01期
3 张一兵;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明军;中国国家能力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2期
2 黄宝玖;国家能力:涵义、特征与结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4年04期
3 黄宝玖;;国家能力研究述评[J];三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张立国;;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国家能力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5 关海庭;皇娟;侯华伟;;国家能力及当代中国国家构建的基本途径探讨[J];领导科学;2010年20期
6 张立国;;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能力建设[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何怀宏;;国家能力、法治与责任政府——读福山《政治秩序的根源》[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8 霍建国;;现代国家能力建设:价值、基础、实践和目标[J];学习与探索;2012年04期
9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实力决定政治权力——国家能力应予加强[J];领导文萃;1993年11期
10 刘京希;论转型时期的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J];文史哲;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晓鹏;;比较国家建构:近代欧的历程与中国语境的释[A];第五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汪志强;;我国非政府组织:检视、批评与超越[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鲍勇剑;奥运背后的国家能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包刚升;走出理解“国家能力”概念的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任剑涛;建立“有限政府”岂会降低政府威信?[N];北京日报;2007年
4 张勇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理解国家自主性的三个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早报见习记者 王泳桓 华盾 翻译;亚信有承担团结所有国家能力[N];东方早报;2014年
6 刘瑜;重新带回国家[N];东方早报;2014年
7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国家能力不等于政府能力[N];湖北日报;2014年
8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彭定光;践行核心价值观 提升我国国家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马一德;构建强大国家能力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若渔;民间维权是一种国家能力[N];中国保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霍建国;现代国家能力的政治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柳庆刚;经济增长、地方政府竞争、国家能力和结构失衡[D];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风华;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能力的方法论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纪杰;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能力建设[D];宁波大学;2012年
3 梁述清;“回归国家”学派视域下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周文学;论国家能力及其限度[D];郑州大学;2002年
5 曹开雄;国家中心观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抗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李佳;政府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能力[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62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6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