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中国社会建设的逻辑转换与现代性国家建构

发布时间:2018-05-09 07:46

  本文选题:社会建设 + 逻辑转换 ; 参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大转型时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正处于传统与现代、后现代之间的挤压性实践方位,面临着治理碎片化与整体化并存等叠加性挑战。作为现代性国家建构的内生基础,现代性秩序建构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主题。当下社会建设的实质,在于确立生活政治对于解放政治的结构性替代,并循序发展出对权利诉求进行制度化回应的服务行政模式。为此,需要实现社会建设的双重逻辑转换。理论逻辑的动态性转换,需从同质性的假设转向异质性的体认,在认知方式、建设中轴、支配属性以及空间形态等方面重构多重转型的逻辑链;实践逻辑的引导性转换,则应以价值凝炼、主体整合、路径选择、焦点聚合和资源调配为津要,塑成主体性社会权益的保障和发展,从而推进国家的深度建构。
[Abstract]:In the era of great transformation, China's social construction is in the position of squeezing practice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sm, and it faces the superposition challenge of governance frag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As the endogenous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order is the core theme of Chinese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essence of the current social construction is to establish the structural substitution of life politics for liberation politics and to develop a service administration model to respond to the claims of rights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dual 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dynamic transformation of theoretical logic needs to change from the assumption of homogeneity to the recognition of heterogeneity, to reconstruct the logic chain of multipl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aspects of cognitive mode, construction of axis, dominance of attributes and spatial form, and the guiding transformation of practical logic. Then we should take value condensation, subject integration, path choice, focus aggreg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s the main purpose, and then build up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bjective social rights and interests, thus promoting the deep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经济特区治理改革与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CZZ02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为桂;;群众路线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2 王沪宁;;革命后社会政治发展的比较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王沪宁;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4 徐勇;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徐湘林;;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6 黄宗智;;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实用含义——非正规经济实践[J];开放时代;2010年10期

7 郁建兴;肖扬东;;全球化与中国的国家建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6期

8 熊培云;;为有未来,讨价还价——专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J];南风窗;2008年14期

9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孙立平;;“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J];开放时代;2012年03期

10 黄建洪;;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能力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6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杨立华;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力的新理解——一种产品分析的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陶国宏;价值、路径与制度——当前中国政治发展浅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黄伟;;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的制度保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3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万江;;土地制度困境与工业用地价格管制失败[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魏红英;;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中政治发展逻辑的解读[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8 闫建;;效能型政府建设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集文;;论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推进战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蔡潇彬;;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郑文如;俄罗斯政党政治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其仁;;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孙立平;;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社会进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立国;改革现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07期

4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5 郭为桂;;现代性与大众民主的逻辑——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东南学术;2007年03期

6 郭为桂;;建国之后毛泽东探索“民主新路”的历史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05期

7 王沪宁;;革命后社会政治发展的比较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8 敬NB嘉;刘春荣;;居委会直选与城市基层治理——对2006年上海市居委会直接选举的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何艳玲;周晓锋;张鹏举;;边缘草根组织的行动策略及其解释[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1期

10 胡旭阳;史晋川;;民营企业的政治资源与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A];2008中国改革论坛——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N];人民日报;2010年

2 ;[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志祥;网络草根组织资源动员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晓阳;;革命逻辑向执政逻辑转换的政治哲学分析[J];理论参考;2004年08期

2 刘明诗;;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逻辑衔接——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感[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1期

3 王朴;;以实践观念为中介从意识向实践的过渡——关于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两句话的内在逻辑分析[J];学理论;2009年32期

4 张首先;;从二元逻辑到增补逻辑: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转换[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5 王利民;郭明龙;;逻辑转换与制度创新——中国不动产登记瑕疵救济模式的体制性调整[J];政法论丛;2006年05期

6 王晓宁;马中英;;中国当代发展理论的本质内涵及其逻辑转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晓宁;马中英;;中国当代发展理论的本质内涵及其逻辑转换[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8 林喜芬;;论量刑建议的运行原理与实践疑难破解——基于公诉精密化的本土考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张勇进;张红彬;;政府业务梳理及其逻辑转换[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05期

10 刘晨晔;;从剩余劳动时间双重属性看《资本论》二重内在逻辑根基[J];学习论坛;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2 何小勇;;论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逻辑转换[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冯立志;杜尚丰;;基于DSP的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丽清;魔法的秘密[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胡光伟;以风险视角来处理和观察问题[N];四川日报;2007年

3 ;Express数据库开始反蚕食行动[N];网络世界;2006年

4 贾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以方测证法”不可行[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走入数字化教学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徐征野;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展陈形式设计漫谈[N];中国文物报;2005年

7 李友梅;城市精神培育与人类合作机制重建[N];文汇报;2003年

8 四川 陈阳海;功能强大的电子学实验室软件包TINA[N];电子报;2002年

9 计算机世界实验室 吴挺;硅工艺走向十字路口[N];计算机世界;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龚发根;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告警相关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5年

2 罗薇;异议登记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雅淇;浅谈翻译中的句子逻辑转换[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刘帆;基于DSP的PCI总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刘三琦;俄汉同声传译中的转换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黄晖;抽水蓄能机组微机励磁及变频起动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张红军;变频器供电的同步电动机励磁装置[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8 陶阳;试析译者在商业宣传文本翻译中的重构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聂斌;MR颅脑图像分割的模糊聚类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5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65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7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