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通江“三李”为政思想及政绩考述
本文选题:通江三李 + 为政思想 ; 参考:《求索》2013年04期
【摘要】:通江"三李"是清初川人在政治和文坛上的代表。三人在当政期间,以经世致用为导向,在各自的职责内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李蕃围绕减赋役、赈灾荒、息狱讼、施教化、易陋习、举寒门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了黄县经济凋敝、百姓流亡、社会动荡的局面。李钟峨在壬辰会试同考、福建学政及太常寺少卿等职时,都对清代文教事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李钟璧在平南任上则大力发展教育、整顿礼乐、修缮古迹、举荐寒门、整顿社会治安。"三李"心怀仁爱,勤政爱民,革除积弊,最终誉满天下,传颂古今。
[Abstract]:Tongjiang "three Li"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uan people in the political and literary circl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During their time in power, the three men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ir respective duties. Among them, Li Fan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around such aspects as reducing taxes, relieving famine, relieving prison cases, enforcing education, changing bad habits, raising cold doors, and so on, which changed the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cline, people in exile and social unrest in Huangxian County. Li Zhong-e put forward his own views on the cause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made his own contribution to the Qing Dynasty when he studied politics and politics in Fukien and Shaoqing of Taichang Temple. Li Zhongbi worked hard to develop education, rectify rituals and music, repair monuments, recommend cold doors, and rectify public order. " Three Li "with benevolence, diligent love for the people, get rid of the old and bad, and eventually the world, spread the ancient and modern."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
【分类号】:K249;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金民,孔潮丽;噶礼张伯行互参案述论[J];历史档案;1996年04期
2 吴建华;清代庶吉士群体简析[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4期
3 马作武;古代息讼之术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志敏;;关羽崇拜起源地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韩光辉,陈喜波;皇家宫苑赏石文化流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马腾;;儒家“中庸”之传统法文化观照[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4 张永江;陈力;;入关前八旗蒙古科举考[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5 刘士义;;教坊、钟鼓司、乐户与青楼[J];船山学刊;2012年01期
6 邓林俊昌;;法治及其制度性条件——对厌讼思想的另一种法理学思考[J];研究生法学;1999年03期
7 王华胜;中国人厌讼吗?——对传统观念的另一种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8 何新华;;清代东南亚国家贡象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1年01期
9 张艳丽;;清代北京地区瘟疫流行的社会影响及政府应对[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洁;;“无讼”还是“健讼”——对中国传统社会诉讼观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杨旭东;北京评书的书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晓红;宋代帖子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邹建达;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王渊;补服形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刘丽君;清代顺康两朝科道官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鲁克亮;政治腐败、认同危机与政府应对[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湘源;;滕子京是贪官,还是辉映千秋?——《一篇名文,掩盖一个贪宫》的论辩[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陈湘源;;对争议性历史人物滕子京的历史考察[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程遂营;唐三代文人的政绩述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陈德华;林则徐在江苏述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韦庆远;论雍正其人[J];史学集刊;2000年03期
6 林志杰,黄志;明代进士政绩评说[J];社会科学家;2000年04期
7 于华东;略论武则天的政绩[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陈冬梅;论苏轼的政治品格及知密州的政绩[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程伊权;范仲淹在苏杭地区行踪初探[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马雪芹;简论潘季驯的为政思想[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芳;张居正为政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朝华;论狄仁杰[D];山西大学;2005年
3 吉娟;穆彰阿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云;清代乌鲁木齐都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玉霞;两汉时期冀州的官吏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吴菁菁;北宋枢相冯京生平事迹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坤新;彭龟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97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9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