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理论的逻辑错位与主体性的观念运演——青年卢卡奇阶级意识的理论实质与逻辑困境
本文选题:青年卢卡奇 + 《历史与阶级意识》 ; 参考:《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学徒期"的青年卢卡奇,他的阶级意识理论主要受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在外化过程所导致的客体化与非主体性趋势,进而通过扬弃异化(对象化)以重建主体性思想的形塑。因此,它首先是建立在扬弃主体客体化基础上的主体性重建,而在其理论逻辑预设中,无产阶级被赋予了革命的历史主体性的"出场"角色。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即表现为通过总体性打破消解主体性的物化现象笼罩,以实现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恢复与革命运动的胜利。这一理论面临着深刻的逻辑矛盾与理论困境,无产阶级解放的客观现实路径并未得到清晰有力的彰显。
[Abstract]:As a "Marxist apprenticeship" of young Lukacs, his theory of class consciousness is mainly caused by Hegel's objectification and non-subjectivity caused by the externalization of absolute spirit. And then by sublation alienation (objectification) to reconstruct the shape of the subjective thought. Therefore, it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 on the basis of sublation and objectification, and in its theoretical logic presupposition, the proletariat is endowed with the role of "appearance" of historical subjectivity of revol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apitalism, it is manifested as the materialized phenomenon of breaking down the subjectivity through the totality, so as to realize the restoration of proletarian consciousness and the victory of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This theory is faced with profound logic contradiction and theoretical dilemma, and the objective realistic path of proletarian liberation has not been clearly and powerfully demonstrat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凯斯 E·福格森;刘建洲;;阶级意识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个艰难的综合[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陶火生;郭健彪;;时代主题视阈下的阶级意识:马克思与后马克思思潮[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3期
3 应国良;;列宁阶级意识论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1年26期
4 尚庆飞;韩步江;;阶级、阶级意识与阶级斗争——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逻辑环节[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5 程新征;;现阶段中国农民工阶层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7期
6 朱学勤;“于连情结”——狼奶反思录之一[J];新闻周刊;2003年24期
7 张瑞;;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高敏;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若干范畴略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姚望;李红宇;;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重塑[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孟艳;王疆婷;;正确认识当代西欧工人阶级意识淡化的问题[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洲;;工人阶级意识:从马克思到汤普森的理论探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2 严霄云;魏钦恭;;从“自在”到“自为”:农民工到新产业工人的维权历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马拥军;;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李养林;;心理学该不该研究人的社会意识?—略评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若干非马克思主义观点[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6 师文兵;;汤普森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经验范畴分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吕新雨;;《铁西区》:历史与阶级意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张建锋;;论左翼川籍作家创作的地域文化意蕴[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陈胜云;;论詹姆逊文化研究的范式危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秦绍德 复旦大学社科部主任、教授 桑玉成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童兵 复旦大学教授、社科部副主任 高国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蒋学模 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 孙承叔 陈学明;邓小平理论重在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舒朝辉 (作者单位:市总工会);注重提高农民工的工人阶级意识[N];咸宁日报;2007年
3 李培林;我们的调查,我们的发现[N];北京日报;2005年
4 杜正祥;浅析如何增强农民的工会意识[N];六盘水日报;2008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马驰;无产阶级只有扬弃自身,,才能完善自身[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徐崇温;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王恬;“风暴”中的“两个美国”[N];人民日报;2005年
8 珍妮·斯科特 大卫·雷昂哈特/文 王雪/编译;挥之不去的阶级界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穆土;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杨厚均;知识分子使命与责任的回归[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庆彬;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评析[D];河南大学;2010年
2 邹之坤;历史辩证法[D];吉林大学;2006年
3 吕梁山;赖特的资本主义阶级关系新变化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吴清军;国企改制与传统产业工人的转型[D];清华大学;2007年
5 袁一达;卢卡奇晚年三大理论创新[D];北京大学;2002年
6 杨建梓;寻找回归之路[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7 邵国义;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抗战历史图景的时代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8 徐纬光;现代中国政治话语的范式转换[D];复旦大学;2006年
9 张广海;“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D];北京大学;2011年
10 汪仕凯;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智慧;农民工阶级意识的形成及其归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馥洁;李初梨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刘小娟;论卢卡奇阶级意识中的总体性思想[D];厦门大学;2009年
4 毕艳红;工人阶级意识衍生存续的分析框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5 苏颖;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一致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志英;卢卡奇早期的人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立华;论卢卡奇阶级意识中的主体性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安培;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宋叶兰;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明宝;论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9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9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