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代”社会主义的生态环境问题——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者的先行研究
本文选题:“第一时代”社会主义 + 生态社会主义 ; 参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由于苏联解体后大量环境问题的披露以及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称谓上的设想,"第一时代"社会主义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其关注对象。克沃尔、福斯特等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早期注重环境保护后来却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原因在于民主体制的破坏、经济发展优先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以及外延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并认为"第一时代"社会主义缺乏对自然的关爱。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与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没有矛盾,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但他们的研究又警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为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如果在实践上不摆脱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同样无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bstract]:Due to the disclosure of a larg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assumption of the Western eco-socialists on the designation of the socialist society in the futu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the "first era" socialism have become the object of its concern. Koehl, Foster and other ecological socialists believe that the early emphasi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other socialist countries later resulted in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ue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democratic system.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es precedence over the decis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pitaxial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inks that socialism in the "first era" lacks care for nature. They did not realize that there was no contradiction between social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s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alism. However, their research warned us that the socialist system only provided a prerequisite and guarante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f we do not get rid of the traditional socialist development mode in practice, we can not build a "resource-saving,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与中国的科学发展”(10YJA710006) 2012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当代生态社会主义的文化向度及其启示”(2012C046) 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福建生态省建设的启示”(JA12103S)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fjsdjk2012031)
【分类号】:D09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单华;;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11期
2 陈学明;罗骞;;科学发展观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改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瑞华;宋萌荣;陈丽华;;资源生态环境视阈下的苏联模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5期
2 糜海波;;“道德性生产力”理念释义[J];道德与文明;2010年03期
3 李中祥;;科学发展观:历史辩证法中国化叙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孙元涛;岳海玲;;从“以人为本”看成人教育的价值重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蔡华杰;;人口是环境破坏的原因吗——评生态社会主义内部的一场论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周国琴;陈群;;科学发展视域下教育价值取向分析[J];江海学刊;2012年02期
7 李宏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顾相伟;;路径与目标: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之论辩[J];理论月刊;2011年01期
9 袁冬;李尚群;;大学介入职业教育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9年02期
10 王玲玲;;浅谈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J];金田(励志);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佳;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王若宇;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2012年
7 郑朝静;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强;哲学视域下的潜规则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顾习龙;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苏州大学;2012年
10 王连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3 赵惠芬;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许洪;生态社会主义幸福观评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科;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袁冬;大学介入职业教育的意义和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吴大旭;试论新升格高职院校的战略执行力建设[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8 王玲玲;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秀群;马克思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10 徐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法律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秀英;;奥康纳与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2 宋晓芹;论生态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J];潍坊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周群英;生态社会主义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4 宋晓芹;论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时代贡献与理论缺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林雁鸣;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04期
6 闫新丽;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3期
7 吕虹;;生态社会主义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刍议[J];理论学刊;2011年03期
8 王云霞;李建珊;;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异同之辨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06期
9 刘仁胜;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与生态学关系的阐释[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高艳霞;;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彬;王清;郭秀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孙小霞;胡祥青;冯晓晖;刘辉文;;景德镇陶瓷工业窑炉的变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3 陈志斌;;现金流内部控制:生态环境视角与风险防范导向[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李宗领;;退耕还林修复生态环境创新模式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李运海;;铁路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的基础是环境保护[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许景峰;丁小中;;走出建筑设计中节能与生态的误区[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毕宝德;;城乡土地开发与生态系统建设[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周毅;杨红生;毛玉泽;袁秀堂;张涛;刘鹰;张福绥;;桑沟湾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雪松;;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濮洪九;;努力实现煤炭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A];煤矿固体弃物处置与利用技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方舟;环保核查“曝光”福斯特IPO计划[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颜亮;哈佛迎来女权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韩益 编译;风格 信誉 协作[N];中国花卉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姜澎;大学校长必须专业有建树[N];文汇报;2008年
5 ;杭州福斯特依靠人才推动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6 秋艳;通用换将救欧宝[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7 王慧卿;“我不是哈佛女校长,我是哈佛校长”[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首席记者 包枝彬;双区打造西部新商圈[N];盘锦日报;2006年
9 张一国;“福斯特”成为玩具出口大户[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10 首席记者 黄世盛;晟华新区福斯特购物广场开业[N];盘锦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尼庆伟;沈阳卧龙湖湿地生态退化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海量;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宋文东;红树植物红海榄系列化学组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朱波;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关雁春;生态主义的“红色”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9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郑丽波;基于SDSS的县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礼;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07年
2 薛克俊;詹姆斯·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龙丹;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刘康华;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媛媛;福斯特的生态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巴枫;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刘海滨;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朱芬萌;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建技术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9 倪永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D];西北大学;2002年
10 林金堂;福建省林地针叶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61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6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