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阈下的民主与民生——基于非均衡发展的视角
本文选题:民主建设 + 民生政治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摘要】:民主与民生之间,本是相互拥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民主转型国家,民主仍处于幼年成长期,民生的改善不能也不可能替代民主制度建设。在逻辑顺序上,民生关注先于民主发展,而后又以政治民主实现社会民生,最终完成民主转型,二者呈现的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状态。我国民主政治的走向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民生与民主的非均衡发展推动政治转型,最终完成社会主义民生政治的建构。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s mutual ownership and mutual promotion, but in the democratic transition countries, democrac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cannot and cannot substitu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system. In logical order, people's livelihood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before democracy, and then realize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finally completes the transition of democracy, which presents an unbalanced state of development. It i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at the trend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our country promotes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democracy, and finally comple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livelihood politic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
【分类号】: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浦劬;;以治理民主实现社会民生——我国行政信访制度政治属性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彦虎;;非均衡发展推动政治转型——一项基于宪政与民主关系的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3 王占阳;;中国急需发展低度民主[J];探索与争鸣;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闫超;;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执行主体因素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向俊杰;;农民的进城务工经历与其对村委会满意度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4 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宇青;温新荣;;试论人的现代化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吴从环;;改革后的中国国家社会关系[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陈绪敖;;论理性官僚制及其反思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曾爱平;;摩洛哥阿拉维君主制统治合法性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4期
9 韩志斌;;利比亚政治危机的历史探溯[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2期
10 陈端洪;;人民必得出场——卢梭官民矛盾论的哲学图式与人民制宪权理论[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长隽;胡劲松;;论大学章程制定主体[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湛中乐;高俊杰;;论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贺涌;;对韦伯关于资本主义以前西方经济史的一个概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俊俊;;“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何东霞;;法经济学——一个法律的经济效率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许建明;刘伟平;;制度性腐败的政治学[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燕继荣;;政治文明、宪政与公共管理[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毛佳怡;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夏远航;作为经济法起源的经济合作契约之解释[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文;地方政府政务公开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坚;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公信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波;;论《信访条例》的多重价值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2 肖萍;胡汝为;;信访性质辨析[J];法学杂志;2008年04期
3 卿红;;法治中国信访制度之价值取向[J];法制与社会;2010年06期
4 陈昂辉;耿艳苹;;对当前热点信访问题的冷思考——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桥梁”的重构设想[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5 胡双;;历史视角下的信访权利变迁与信访制度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6 崔卓兰;王欢;;行政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何宇欢;;行政信访救济制度基础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耿瑞珍;;现阶段信访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研究及改革构想[J];决策探索;2006年09期
9 张曙光;;信访制度存在的基础及其功能定位[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2期
10 凡飞;;从信访制度价值看其制度功能[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达;论信访制度的功能、挑战及思考[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谋治;;民主建设的创新之举[J];人民政坛;1999年07期
2 戴维新;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举措[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郑柏琼;;法团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朱松利;;中国民主建设的出路:以基层民主为突破口[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王崇礼;实行财产登记 加强民主建设 防止当官致富[J];社会;1991年01期
6 赖海晏;;革命老人年轻的心——任仲夷《推进政治改革,加强民主建设》读后[J];同舟共进;2001年08期
7 焦洁;葛国曙;;浅谈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和民主建设[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4期
8 朱水清;;民主的作用与原则[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年12期
9 赵春丽;;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网络民主研究的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沙桂英;;试论我国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实现途径[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紧跟;;试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基本条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欲声;;论新时期民主建设的重要性[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高仁立;;孙中山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卓越贡献[A];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叶汉雄;;和谐社会建设视角下的我国地方行政协调发展[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姜正国;;中国共产党统筹兼顾方法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旭;;目前一些邪教组织在农村死灰复燃的原因及对策[A];崇尚科学 关爱家庭 珍惜生命 反对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九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静华;;中国参与式民主的新发展——公共预算改革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浅谈[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勇;;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徐鸿武;;科学发展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奉全胜;;提升民主意识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晓;布什赞越南民主建设显著进步[N];东方早报;2008年
2 李康;加强人大常委会机关民主建设[N];人民代表报;2007年
3 王慧峰;万钢——非中共人士任部委正职是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刘国军;应发挥好网络平台在思想解放中的作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衷菱;万钢:非中共人士出任部长是中国政治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举措[N];团结报;2007年
6 记者 周霜;“公民旁听”开言路民主建设树新风[N];台州日报;2006年
7 ;体制改革迈步 民主建设发端[N];经济观察报;2008年
8 邱大军;我省政治民主建设取得新突破[N];海南日报;2007年
9 靳宣;民进中南地区理论研讨会在海口举行[N];团结报;2008年
10 记者 葛玉红 通讯员 何忠明;一六八团创新民主建设激发活力[N];兵团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权;民生政治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构建逻辑[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颜军;孙中山民权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孙百亮;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均衡[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昌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倩;比较分析当代中美两国国内的政治冷漠现象及其成因[D];外交学院;2008年
3 张晓莲;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我国公民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文彬;论欧洲议会为欧盟民主提供保证的可能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慧娟;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与城市社区治理[D];兰州大学;2007年
6 宁苑;詹姆斯·博曼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周中质;论民主的工具性及对我国民主建设的导引[D];浙江大学;2003年
8 李斯瑶;论服务型政府的人本原则[D];吉林大学;2007年
9 任希卓;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影响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谭丽萍;非均衡发展水平下辽宁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91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9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