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韦伯:两种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
本文选题:马克思 + 韦伯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马克思用一元化标准确定的阶级范畴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韦伯用多元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两种经典理论在分层的标准和方法、分层的价值理念和目的及其研究结论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对经济因素在阶级划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能否形成实质性的阶级行动上,两种理论却有相似之处。在剖析当前世界和我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结构时,这两种理论都有现实启示作用。只要世界范围内还存在着私有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剥削,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和分层理论就不会过时。在当前国际国内面临着多种矛盾与斗争的复杂局面下,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不可能退场。
[Abstract]:Marx dissected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apitalist society by the class category determined by the unified standard, and Weber used the pluralistic criterion to stratify the society.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lassical theories in the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stratification, the value concept and purpose of stratification and the conclusion of their research, but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lass division and whether or not economic factors can form substantive class actions. There ar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theories. In analyzing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world and our country, these two theories have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function. As long as there is private ownership and class exploitation in the world, Marx's theory of class analysis and stratification will not be out of date. Under the complicated situation of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struggles at home and abroad, Marx's class theory cannot leave the field.
【作者单位】: 安徽工程大学;
【基金】: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接纳与拒斥: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二律背反’现象研究”(SK2017A0117)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利益关系的分化与整合研究”(15BKS036)
【分类号】:D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明林;关于社会分层三阶段发展的若干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变迁中的社会分层[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张明庆,刘光明;军人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刘祖云;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J];江汉论坛;2002年09期
5 陈恢忠;论社会分层的功能[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J];领导之友;2003年04期
7 李亮,郑智航;社会分层:法律的新视角[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刘祖云,戴洁;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J];学术论坛;2003年02期
9 郭景萍;消费文化视野下的社会分层[J];学术论坛;2004年01期
10 孟祥f;社会分层:进步着的与僵滞着的[J];经济;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强;;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2 张春婷;;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甘源;;浅谈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春杰;;毛泽东社会分层思想及其意义[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5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强;;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7 薛晶;;社会分层与多元化背景下犯罪新趋势初探[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9 吕树庭;周洽;;当代中国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任剑波;;社会分层视角下杀人犯罪的态势[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心;社会分层理论[N];哈尔滨日报;2006年
2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程金华 教授;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法律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吕树庭 周洽;当代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N];中国体育报;2003年
4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吴冬华;从教育社会分层角度透视农村普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林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城市化进程影响拉美社会分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范晓光;社会分层中的边界渗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皇甫世俊;临时工时代[N];银川晚报;2014年
8 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N];北京日报;2003年
9 李培林;话说社会分层[N];浙江日报;2005年
10 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N];发展导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晓红;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李芬;社会分层影响社会福利状况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甄华杰;现代土耳其社会分层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4 邵晓;公共品如何影响社会分层与个人选择[D];复旦大学;2013年
5 于仲秋;制度变迁中的“速富阶层”[D];吉林大学;2006年
6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琛;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2 张天祺;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肖礼PF;社会分层对农村居民健康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捷;社会资本、社会分层与优质生源竞争[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董群;福利政策与社会分层[D];复旦大学;2013年
6 罗丹;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上海市不同阶层居民体育健身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7 刘琴心;《大学面临的挑战:高等教育市场和社会分层》翻译实践报告[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杨开;科举制度对宋朝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9 古丽妮尕尔·居来提;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社会分层及居留意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10 马如冰;中国社会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17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1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