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公民的伦理身份及其养成

发布时间:2018-07-16 22:38
【摘要】:公民是积极参与公共实践、具有公共理性、承担公共伦理义务、促进公共福祉的道德主体,其根本特征是具有公共认同、公共理性、公共风范等构成的公共精神。政治是公民合作的实践体系,其目的是追求公共福祉,政治通过法治与制度实践,提升公民技能;教育通过学校生活形式,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教育培养伦理型公民,才能把人的健全发展与社会的良好建构统合起来。当代教育需要走出对个人谋取市场化利益的工具性职能训练,在制度、目标、内容、结构的全方位改革中转向公民精神的培育。
[Abstract]:Citizen is the moral subject who takes an active part in public practice, has public rationality, undertakes public ethical obligations and promotes public welfare. Its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is the public spirit composed of public identity, public rationality, public demeanor, etc. Politics is the practical system of citizen cooperation, its purpose is to pursue public welfare, politics promotes citizen's skill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rule of law and system, and education cultivates citizen's public spirit through the form of school life. Only by educating ethical citizens can we integra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with the good construction of society. Contemporary education needs to go out of 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 training of seeking market-oriented benefits for individuals and tur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spirit in the omni-directional reform of system, goal, content and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D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J];读书;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庆纪;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宗教观的价值取向[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2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屠振宇;;隐私权概念何以必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唐慧玲;;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罗尔斯差别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秦越存;;现代性伦理危机与西方共同体主义的困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文娟;;共和主义自由与帝国的悖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靳凤林;;古希腊城邦自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陈春萍;叶幸男;;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文明建设[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龚群;;论公共领域与公德[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贾英健;;公共性、公共价值与公共精神的培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仉义品;量能课税原则视域下的《企业所得税法》[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群;哲学变革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何宏耀;教师素质要求新探[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3 彭跃辉;网络化进程中的教育变革[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6期

4 王书峰;;1895—1911年晚清教育改革与军事改革互动关系研究[J];军事历史研究;2007年01期

5 蒋焰;;兴衰中的教育变革——从20世纪的大国兴衰看中国未来的发展[J];学习月刊;2009年22期

6 李海萍;;教育变革语境中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错位与德育革新[J];伦理学研究;2006年02期

7 李志军;;西方教育启蒙与实学教育变革——17-18世纪中国教育的初步变革[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郭庆;树立适应知识经济挑战的现代教育观念[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陈建华;;清末民初法政学堂之研究:教育史的视角[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陈卫华;对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变革的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启林;周世厚;;东北亚的教育变革与文化传统论纲——对中国、日本和韩国19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变革历程的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2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黄先蓉;;数字时代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变革的思考[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4 李桂英;陈丹萍;王立新;;合作学习对中学生心理因素促进效应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杨建滨;;后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6 靳润成;;序[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辛艺华;;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教育多媒体应用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季苹;;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金忠明;李福春;;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问题的反思与前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刘惠林;;关于教育制度创新与变革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部副部长 黄荣怀;信息化助力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张新艳;网络教育引发教育变革[N];中国航空报;2000年

3 王常海 郁风华 本报记者 王咏梅;方正教育变革三记[N];黑龙江日报;2004年

4 王琪;真正的教育变革是一个旅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 刘长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秦羽 整理;信息化,教育变革的“催化剂”[N];宁波日报;2010年

7 雅文;网络学习: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N];金融时报;2003年

8 记者 刘刚 余敬中;从科举试题看教育变革[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WTO引发教育变革[N];科技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侯晓轩;数字化校园引发教育变革[N];计算机世界;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e

本文编号:2127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27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f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