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弗雷泽正义主体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7 18:13
【摘要】:弗雷泽提出的正义主体表现为国家公民、跨国界的人类整体或是跨国界的群体。弗雷泽在"所有人受影响原则"这种主体机制的指导下建立起正义的第三个维度即政治社会领域的"参与平等",这种建构必须依赖于公共领域的平台。与哈贝马斯不同,弗雷泽将参与平等的正义诉诸于建立起复合多元文化差异的公共领域交往空间。
[Abstract]:The justice subject proposed by Frazier is a national citizen, a whole of human beings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or a group of people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all affected", Frazier established the third dimension of justice, that is, the equality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field, which must depen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public sphere. Unlike Habermas, Fraser resort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ublic sphere of mixed multicultural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昆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基金】:云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建设成果
【分类号】:D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南希·弗雷泽;古青;;正义的主体:国家公民、全球人类或跨国风险共同体?[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苏全有;;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巫肇胜;;听证制度:一个妥协视角的公正命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严一云;刘晓光;;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8 肖晴;杨超;;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9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梁丽;;广告的暴力及其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时红秀;;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7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弛;中国学位授权制度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政治参与:民主的重要标志[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刘彦朝;论现代政治主体的建构[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3期

3 萧俊;论政治社会新型态:博弈政治社会架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谢雪梅;试论如何解决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困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辛传海;公共服务:是“顾客主权”还是“公民主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张怀民;刘艳;;公民的权力意识和民主社会的构建[J];消费导刊;2006年10期

7 赵晶;;自治社会的自由公民——亚里士多德公民思想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8 马德普,涂晓芳;民主制度化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宋少鹏;全球化与民主政治的冲突[J];学习与探索;2002年03期

10 汤敏轩,谭君久;公民权利思想探源: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卢梭之比较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陶学荣;余承;;公民的让渡价值[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炎炎;梁启超“群”视野下的民族建国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李天骥;卢梭政府形式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30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30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4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