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欧美政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误区

发布时间:2018-08-23 11:45
【摘要】:18—19世纪欧美与20世纪亚非拉社会先后遭遇现代化冲击,处身于各自时代"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欧美现代化早期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与20世纪权威主义现代化学派对于政党与现代化的关系,分别呈交了代表各自时代思想界主流的观察与理论分析。前者认为"党派是自由政府的固有灾祸",必须坚决摒弃,后者认为"强有力的政党体制为吸纳新集团提供了制度化的组织与程序"是决定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前者未能预见到政党政治的大规模兴起,后者未能预见到苏联东欧政权的集体崩溃,说明两者都未能看清政治现代化的本质。上述理论失败的根源在于:两者都片面强调政党的组织-结构特征而忽略了制度形态的转变对于组织行为变化的关键作用。对英美早期与苏联各自政治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显示,政党组织的兴起有助于打破集体"行动不能"的困境,是专制主义退出历史舞台相对成本最低的路径,但如果对党派竞争权力的途径与方式不进行严格的限制与规范,必将因无法遏制党派自利冲动引发的"行动过度"而导致"公共权力资源"的滥用。
[Abstract]:From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19th century,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societies and the 20th century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societies suffered from the impact of modernization. They were in the midst of the "great changes never happened in a thousand years" in their respective times. The former holds that "parties are inherent disasters of a free government" and must be firmly abandoned. The latter holds that "a strong political party system provides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 and procedures for the absorption of new groups" is the key to success or failure of modernization; the former fails to foresee the large-scale rise of party politics and the latter fails to foresee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collective collapse of the European regime shows that neither of them can see clearly the nature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The failure of the above-mentioned theory lies in the fact that both of them unilaterally emphasize the organization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parties and neglect the key role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t shows that the rise of Party organizations helps to break the predicament of collective "inability to act" and is the path of absolutism withdrawing from the historical stage with the lowest relative cost. However, if the ways and means of party competition power are not strictly restricted and regulated, i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public power" because of the "excessive action" caused by the party's self-interest impulse. The abuse of resource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810014)基金资助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希军;;华盛顿政党政治观评析[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李剑;;从“宗派”到“党派”——博林布鲁克与现代政党观的起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1期

3 郑异凡;;苏联共产党不存在指定接班人制度[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02期

4 乔治·F·凯南;张小明;;苏联行为的根源[J];政治研究;1988年01期

5 三更罗;清朝人是怎么看美国总统选举的?[J];小康;2005年09期

6 程汉大;关于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的争论[J];世界历史;1997年06期

7 高放;苏联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怎样被破坏殆尽[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王立新;党内组织制度的衰落与苏共败亡[J];理论学刊;2004年10期

9 ;杰斐逊麦迪逊与共和党的兴起[J];历史研究;1996年02期

10 郝宇青;;苏共缘何不能成为学习型政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许思义;;对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范翠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政治文化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庞宝庆;;日本关东军对苏联远东“情报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刘伯兰;谈建俊;;行政权力与社会经济运作之间的关系——王船山经济法律思想研究之一[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顺,高英彤;当代西方政治文化主要流派及其共性分析[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8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9 袁玉芳;;政治文明视阈下大学生的有序政治参与[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朱富强;;三位一体的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原理之述评[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牛可;;早期冷战中美国的国家建设[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4 刘文霞;;论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由增量改革到整体推进的影响[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胡耘通;;矿产资源规划的法治维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静;周峰;;我国行政发展的基本路径分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敦华;;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原理——批判性自由理论[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戴茂林;;关于“高饶事件”几个问题的再探讨[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上官酒瑞;;政治信任研究兴起的学理基础与社会背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楠;美国反倾销法早期发展轨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尤维丽;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黑人投票权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熊颖哲;政治思想的演变:欧文·克星斯托的右翼化和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郭亚超;建国后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的内在矛盾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胡国金;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党的形象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文;苏共干部任命制考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非;;中国近代以来的启蒙主义和鲁迅[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1期

2 高力克;启蒙主义的超越——五四后期陈独秀文化观的流变[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3 曹刚;;启蒙主义在二十世纪的中国[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0期

4 朱伯];陈少峰;;中国近代的伦理启蒙与人道主义[J];文献;1993年03期

5 张春燕;;试析梁启超关于国民性问题的论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新;;作为启蒙主义者的董必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本文编号:2198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98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