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物质价值观兴起背景下的政治认同
[Abstract]:With rational choice paradigm, the framework of interest analysis can not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weakening of political identity in Chinese society. Material and post-material values can be used as an analytical tool and perspective. Post-material values and the growth of critical citizens will not only change the foundation and environment of political identity, but also directly challenge political identity. Driven by the market economy and globalization, the post-material values of Chinese society began to rise, and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ity and great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The coexistence of material and post-material values leads to a lack of social consensus, which leads to serious problems of governance and political identity. The key to reconstructing political identity is to recreate political consensus, which should not only exert the function of consensus orientation and cohesion of core values, but als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political consensus to expand and increase consensu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行政学院;
【基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09AZD00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层社会的官民关系与政治信任:典型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12BZZ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晓东;;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对“穷二代”现象的透视与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7年06期
3 陶文昭;;后物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轫[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6期
4 彭勃;;自我、集体与政权:“政治认同”的层次及其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李风华;;政治共识:一种新的政治观念研究路径[J];政治学研究;2012年01期
6 郭莲;;中国公众近年价值观的变化——由“物质主义价值”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转变[J];学习论坛;2010年10期
7 杨雄;“第五代人”:自身特点与发展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燕舞;;农民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的一个分析视角——以豫东曹村8队农民集体行动为个案[J];长江论坛;2009年03期
2 温晓亮;米健;朱立志;;1990—2007年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11年03期
3 卢楠楠;;当代青年道德价值观的倾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程凯;;乡村工业污染与集体行动分析——基于Y村的经验支持[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张伟玉;;政治身份认同与缅甸果敢同盟军的瓦解[J];当代亚太;2012年02期
6 高文理;周琬謦;罗雁龙;;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形势政策教育的关联性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7 廖小平;论历史文化境域中的代际伦理[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8 刘涛;;农民集体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进展与方向[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刘伟;;寻求村落与国家之间的有效衔接——基于相关文献的初步反思[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丁冬;;中国乡土司法理论研究及其反证——以文献梳理与评判为线索的展开[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燕舞;;农民集体行动的研究路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贾冰;孔凡飞;;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本土化问题探讨——从中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兼容性视角[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3 李青芳;佐斌;;踏水车效应:幸福悖论的心理学观[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4 黄剑波;;“承认的政治”与信仰生活——以一个民工基督教会为个案[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5 陈明;;选择性抗争:农民维权的一个解释性框架——基于皖北X县Y镇三位农民维权过程的比较分析[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6 任路;;村民集体毁约的行动逻辑——广东南村的实践表达[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刘波;当代中国集体主义模式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司开玲;知识与权力:农民环境抗争的人类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刘威;对抗边界的生产:春城名苑邻里维权与反维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袁松;富人治村—浙中吴镇的权力实践(1996-2011)[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伟;自生秩序、国家权力与村落转型[D];复旦大学;2008年
8 高恩新;过程、行动者与危机管理[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时少华;权力结构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建嵘;;对560名进京上访者的调查[J];法律与生活;2007年10期
2 张江华;;政治认同与党的长期执政[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周穗明;“后现代”的选择:西方兴起后物质主义价值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01期
4 任军锋;后工业·后物质·政党——以北欧五国政治文化变迁为中心[J];欧洲研究;2003年06期
5 陈朋;齐卫平;;后农业税时代农民政治认同类型的实证分析——基于粤湘川陕辽72个村庄的调查考察[J];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6 刘欣;相对剥夺地位与阶层认知[J];社会学研究;2002年01期
7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8 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年02期
9 吕元礼;论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共识的达成方式——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4期
10 谭融;美国公共利益集团政治评析[J];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薛中国;[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忠甫;;论基层的政治认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孔德永;;政治认同的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薛中国;;政治认同概念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程波辉;;论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袁其波;;政治认同的概念与特征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杨勇;娄淑华;;论政治认同[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胡岳鹏;倪大伟;;政治认同与利益表达相关性探析[J];前沿;2008年07期
8 孔德永;卢业美;;政治认同的类型、特征与功能[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9 丁忠甫;郑林;;政治认同的合力论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林伟健;;国家凝聚力:从文化认同到政治认同[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薛中国;关于“政治认同”的一点认识[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素华;对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2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程波辉;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璐;利益、制度与价值—政治认同的逻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孟令辉;城乡政治认同比较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高飞;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01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20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