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泽克对阿伦特的理论再批判
[Abstract]:In order to criticize global capitalism and its political expression, liberal democracy, Zizek analyzed Arendt's "left-wing centrist liberalism". He thought that it was inappropriate to bring up totalitarianism again. As an ideological concept, it effectively prevented the real radical thought and action. To accept this idea means to be trapped in the coordinates of liberal democracy. Zizek opposed the idea of totalitarianism as integral.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ascism and Stalinism, he finds that although they have similarities, they are more prominent than others. Stalinism, he concluded, always had a liberating potential, because even within the darkest of Stalinism, there was a dimension of atonement. Zizek's exposition is not only profound and unique, but also confronted with new theoretical problem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齐泽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研究”(11XWW0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齐泽克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理论关键词研究”(2013M531161)之阶段性成果 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分类号】:D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旺;;“世界性”的湮灭与虚假世界的出口——读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J];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01期
2 马俊峰;;论阿伦特的共和主义思想[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汝伦;极权主义和政治现代性——读《极权主义的起源》[J];现代哲学;2005年04期
4 陈伟;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研究[J];学海;2004年02期
5 康慨;;如果汉娜·阿伦特还活着[J];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04期
6 唐小兵;;群众的寂寞感与极权主义[J];南风窗;2008年15期
7 孙传钊;;“新”在何处?[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1期
8 罗颢;;平庸的恶与汉娜一问[J];书城;2011年03期
9 毕竞悦;;以“人”对抗极权——对《极权主义的起源》的一种解读[J];南方论丛;2009年02期
10 顾肃;;古典共和主义的当代阐述者——纪念阿伦特诞辰100周年[J];浙江学刊;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瑞;;刍议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翁贺凯;;“修正的民主政治”辨析——重审张君劢1930年代的民主观念和制度设计[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贾英健;;公共性、公共价值与公共精神的培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洪涛;;韦伯与马克思——论“文化—政治”与“经济—社会”[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6 马恰特;倪胜;;什么叫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7 鲁绍臣;;佩里·安德森:历史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汝伦;极权主义的病理诊断书[N];东方早报;2008年
2 陈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阿伦特为什么重要?[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3 陈伟;政治思想家阿伦特的当下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翻译家 孙传钊;列奥·施特劳斯与汉娜·阿伦特[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王德育 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政治学系;从科学化到方法多元:反省方法的“极权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陈周旺邋(《论革命》译者);阿伦特:喟然长叹“论革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现访学于普林斯顿大学 应奇;从“西化”到“化西”[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范素;阿伦特深处的矛盾和文本冲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盖宏伟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进入现代的民主:理论及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向死而在与向生而存[N];经济观察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琳;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6 乐小军;政治恶与现代伦理的困境[D];复旦大学;2008年
7 陈联营;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中的判断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8 孙磊;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高华;思考与判断:汉娜·阿伦特的哲学—政治之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武小凯;以自由看待民主[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增卉;帝国主义与极权政治[D];扬州大学;2012年
2 李远锋;阿伦特论纳粹极权主义的起源[D];复旦大学;2012年
3 王义;关于汉娜·阿伦特“平庸的恶”思想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舒杨;汉娜·阿伦特平庸的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曲小琳;阿伦特论反犹主义[D];山东大学;2012年
6 曹婧;汉娜·阿伦特的思考理论及其教育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姝鹏;行动、思考与判断[D];兰州大学;2010年
8 曹中海;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刘江;汉娜·阿伦特的公共幸福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马海英;论汉娜·阿伦特之“无思”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38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23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