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试析施特劳斯基于现代性角度对洛克思想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8-10-24 22:34
【摘要】:通过研究西方政治哲学思想,施特劳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现代性观念。他不仅仔细的剖析了西方现代性观念的形成路径,而且系统的归纳了现代性的三次浪潮。施特劳斯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虚无主义。在分析现代性的第一次浪潮过程中,施特劳斯臆断地将霍布斯和洛克自然权利观念等同起来。他运用自己的现代性视角,认为洛克政治哲学思想中饱含着对霍布斯思想的认同,二者思想具有着先天的一致性。在应对现代性问题的方法上,他诉诸古典政治哲学传统,通过分析宗教改革时期各思想家的特点,指出现代性问题的症结在于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和洛克对传统的反叛。他认为洛克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建立在虚无的自然权利和契约基础上的,从而认定洛克思想是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彻底否定和变革。另外,他还认为霍布斯将自由和权利相嫁接,形成了古典自由传统的现代断裂,由此导致洛克和传统的决绝。经过仔细的研读和对比,笔者认为,施特劳斯对洛克政治哲学思想的解读存在着片面性。一方面,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权利观念并非完全一致,首先,在自然权利的表现上,霍布斯看重权利本身,而洛克更看重对权利的有效限定;其次,在自然权利基础的问题上,霍布斯热衷于人类激情,突出人性的罪恶,而洛克则认为人类虽好利,但是也认同合作,有向善的一面;再次,在自然法和自然权利关系的理解上,霍布斯将二者调和在一起,并且将其限定在自然状态之中,而洛克则将自然法同自然权利相区别,认为自然权利先于自然法,并认定自然法源于自然权利。另一方面,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发展蕴含着两条不同的进路,一个是教权政治,一个是王权政治,个人作为宗教和世俗两面的统一体的事实被霍布斯和洛克很好的沿用了。尤其是霍布斯,正是从他开始,近代的政治哲学思想就始终包含着个人主义的核心理念,这个个人是传承于古典,脱胎于现代的个人,由此,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哲学中饱含着传统政治哲学个人的核心要素。
[Abstract]:By studying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Strauss formed his own set of modern ideas. He not only carefully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modernity, but also systematically summed up the three waves of modernity. Strauss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modernity is nihilism. 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he first wave of modernity, Strauss equates Hobbes and Locke with the concept of natural rights. From his perspective of modernity, he thinks that Locke'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full of the identity of Hobbes' thought, and the two thoughts have innate consistency.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modernity, he resorted to the tradition of classical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of modernity lies in the rebellion of Machiavelli, Hobbes and Locke against tradi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hinkers in the period of religious reform. He holds that Locke'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based on the natural rights and contracts of nothingness, and concludes that Locke's thought is a complete negation and reform of classical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addition, he believes that Hobbes grafted freedom and power, forming the modern breakage of classical liberal tradition, which led to Locke's rejection of tradition. After careful study and comparis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trauss' interpretation of Locke'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one-sided. On the one hand, Hobbes and Locke's concept of natural rights is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First, Hobbes values rights themselves, while Locke values the effective qualification of rights.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rights, Hobbes is keen on human passion, highlighting the evil of human nature, while Locke thinks that human beings are good, but they also agree that there is a good side to cooperation; and thirdly, Hobbes reconciles the two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 Locke distinguishes the natural law from the natural right, thinks that the natural right is prior to the natural law, and holds that the natural law originates from the natural right.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 contains two different ways, one is the politics of religious power, the other is the politics of Wang Quan. The fact that the individual is a unity of religion and secular is well followed by Hobbes and Locke. Especially Hobbes, it was from him that the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thought always contained the core idea of individualism, this individual is inherited from the classical, is born out of the modern individual, thus, Hobbes and Locke'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full of personal cor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philosophy.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俊;;浅析洛克的自由观[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2 丁霞;;论洛克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及其政治价值[J];求索;2011年06期

3 陈惠芳;;卢梭同霍布斯、洛克自然状态描述之比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4 徐达;;浅析洛克的政治思想[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5 葛瑞兰;吴迪;;论洛克的分权理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6 王喜燕;;论《政府论》中洛克的有限政府思想[J];中国市场;2011年35期

7 黄李;;从“实体说”看洛克语言哲学思想中的理性主义[J];学理论;2011年17期

8 王桂兰;;浅论约翰·洛克的财产观[J];学理论;2011年18期

9 荣之君;曹琪;;霍布斯、洛克、卢梭社会契约学说的浅析与比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孙全胜;;浅析洛克的公民政府思想及其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富;;从认识或知识等级的划分看理性与信仰——以托马斯·阿奎那与约翰·洛克的看法为例[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国山;;洛克的意义理论及其内在困难[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更生;;颜元与洛克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李冬冰;;从洛克到胡塞尔——试论观念论的历史发展轨迹[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我们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流体系统配件和解决方法”世伟洛克公司[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测控技术与节能环保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吕洪波;郑金洲;;洛克并非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谢爱华;;还原与诠释:宗教田野经验的现象学考察[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8 郭大为;;在上帝与虚无之间——黑格尔的苦恼意识及其现代变式[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10 崔永杰;崔若i;;洛克经验主义体系中的理性主义因素及成因探析[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罗蒂与施特劳斯:政治与哲学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记者 杨茜 实习生 吴婷;美国洛克维尔市代表团来访[N];嘉兴日报;2010年

3 思郁;哲人的贫困[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霍伟岸(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美德抑或权利?[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谭彦德;第三波施特劳斯热:对中国意味着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刘恩惠 吕克特 唐若甫;“简单派”施特劳斯与耄耋之年的“无穷动”[N];音乐周报;2010年

7 周江(书评人);施特劳斯在中国[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邹强;洛克比旧案引发美英“口水战”[N];法制日报;2009年

9 雷达;“后洛克比”迷局[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李俊辉;被音符唤醒的风尚[N];中国经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柏顺;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爱红;约翰·洛克的体育思想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刘艳;神学批判的终结与现实批判的开端[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永红;政治自由主义发展的逻辑[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靳松;个人、政府与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6 黎世光;政治哲学的现代危机和古典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齐鹏;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9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金星;论韦伯思想中的自然法[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信国策;试析施特劳斯基于现代性角度对洛克思想的认识[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唐益;洛克视野中的自然权利论[D];北京大学;2005年

3 王春兰;个体自由与政府[D];厦门大学;2009年

4 吴福成;洛克论财产权之正当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关晓铭;洛克的政治自由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郝丽;洛克的语言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曾林;洛克法哲学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宁全红;论洛克的财产权起源理论[D];湘潭大学;2004年

9 马霞;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政府观比较[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赵竟;洛克社会契约理论的逻辑架构[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92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292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