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后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规划的张力与困境

发布时间:2018-11-08 06:59
【摘要】:正民主在今天虽然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普遍认可的价值理念,但是对于民主的内涵和实现模式,即使在众多一直以"民主"自居的西方国家也没能达成一致。作为后马克思主义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尚塔尔·墨菲批判了自由主义民主与传统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缺陷,基于话语霸权斗争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自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纲领,试图通过重建现代政治价值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深入发展。
[Abstract]:Although positive democracy has become a universally accepted value concept in modern countries today, it has failed to reach agreement on the connotation and mode of realization of democracy even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have always regarded themselves as "democracy". 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post-Marxism, Shantal Murphy criticized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liberal democracy and traditional socialist democrac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scourse hegemonic strugg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democratic political program of liberal socialism, and trie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and practi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te capitalism by rebuilding the modern political value.
【作者单位】: 空军航空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X006)
【分类号】:D0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记者;;“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意义——曾枝盛教授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9期

2 周凡;;后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与建构[J];理论参考;2009年11期

3 衣俊卿;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后马克思主义研究[J];求是学刊;2004年01期

4 比勒;高飞乐;;美国的马克思主义:重写美国左派的历史[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2年01期

5 陈响之;;建党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唯实;1983年02期

6 史文瑞;;“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J];理论视野;2008年09期

7 周凡;论拉克劳后马克思主义转向之前的接合概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2期

8 刘化军;“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述评[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9 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维度[J];理论视野;2011年02期

10 西蒙·托米;朱尔斯·汤森德;熊飞宇;;从批判理论到后马克思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恰特;倪胜;;什么叫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2 周凡;;生成与确立: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3 周凡;;后马克思主义霸权概念的出场形态——论拉克劳和莫菲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解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4 王平;;生态危机的后马克思主义诊断路径及其当代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5 王平;;辨析与反思:后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主义[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6 王平;;现代性: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与归宿[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何海兵;;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介[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8 周凡;;葛兰西与“后马克思主义”的生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程伟礼;;后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资本文明极限[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克武;;论李泽厚思想的新动向 兼谈近年来对李泽厚思想的讨论[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理查德·哈德逊/文 吕增奎/编译;杂交的后马克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陈炳辉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领导权理论剖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景源;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尹树广;解构、领导权与后马克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张惠玲;重申马克思哲学的思想之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何方?[N];学习时报;2004年

7 周大亚 整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王增勤;《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在中国农村的保存过程[N];贵州政协报;2008年

9 孙麾;从学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动向[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周大亚 执笔;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明;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徐国超;权力的眼睛[D];吉林大学;2013年

3 祁程;西方马克思主义乌托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昕亭;作为政治批评的缝合式批评—齐泽克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罕哲;拉克劳、墨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李延军;拉克劳、墨菲激进民主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海风;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谭佳雯;拉克劳与莫菲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D];复旦大学;2009年

5 高远;后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罗昔明;托尼·贝内特及其政治文化观念[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侯绪云;阿尔都塞“理论的反人道主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秦哲;论赫勒的人类需要理论[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刘大光;戈德曼整体性悲剧观的现代性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琼;齐泽克主体思想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17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17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