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在兹念莒:石河子两个兵团家族三代人的认同变迁

发布时间:2019-01-09 01:39
【摘要】:“在兹念莒”,表意是说生活在这里,心中思念着那里。然而,对于兵团人来说,在兹念莒,表示既对现在生活的地方表现出强烈的认同与感念,有明显的在地情感,同时又对父辈们的故乡存在着一定的想像,有着一定的故乡追认情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建国后,国家为了开发边疆,调动了一支吃苦耐劳的队伍开垦建设而成。对于守卫国家、维护边疆稳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建成到发展至今,兵团仍然承担着守卫新疆、建设新疆的重任。回看历史,兵团在国家政策调控下的迁移,皆可反映出每次迁移时的历史背景和变迁因素。在特定时期的背景下,这些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人来到了荒芜而陌生的地方,开始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兵团这片土地上也留下深深的印记。本文以笔者自身所属两个兵团家族为例,借助口述资料,从代际视角下记录三代兵团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呈现三代人不同的兵团认同,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权力的影响下,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社会特征。对兵团三代人的人生经历进行的描述与分析,发现他们的兵团认同体现在:身份转变,教育革新,职业性质,群体关系,饮食节庆,中心与边境,军垦文化,兵团之外等问题模式,并根据两个兵团家族每代兵团人的具体事例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随着国家调控的推力,政府对兵团政策改制的拉力,每代兵团人为了更好适应兵团社会的变化,对身份进行重新认同,感受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职业定位和选择的多样化,饮食节庆里每代人对饮食的调配,对族群互动产生的必要性进行了自身的调试,通过中心团场与边境团场发展的对比,以及兵团之外的人如何看待兵团社会的发展,多角度分析三代兵团人“在兹念莒”的情怀,反映兵团人的兵团认同,呈现出兵团社会的变迁。本文丰富了兵团社会材料,为了解兵团人的现状提供参考,希望为新疆发展兵团社会尽微薄之力。
[Abstract]:I mean to live here and miss there in my heart. However, for the members of the Corps, in Zishun Ju, they expressed strong approval and feeling for the place where they are now living, obvious feelings at the local level,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d a certain imagination of the hometown of their parents. Have a certain sense of home recognition.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was forme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fend the country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frontier. From completion to development, the regiment still bears the responsibility of guarding and building Xinjiang. Looking back at history, the migration of the Corps under the control of national policies can reflec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hanging factors of each migr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a certain period, these people with special mission came to the deserted and strange place, began their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an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y also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land of the regiment. With the help of oral materials, this paper takes the two families of the Corps to which the author belongs, records the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soldiers from an intergenerational perspective, presents three generations of different soldiers' identific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policy and local power. Reflect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the bingtuan show that their identity is reflected in: identity change, educational innovation, professional nature, group relationship, diet festival, center and border, military reclamation culture, etc. The model of problems outside the Corps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examples of the two regiments in each generation.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with the push of stat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government's pull on the reform of the policy of the Corp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bingtuan society, the people of each generation reidentify their identities and feel the diversity of educational forms. The diversity of career positioning and choice, the distribution of diet by each generation in the food festival, the necessity of ethnic interaction, and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and border farms, And how the people outside the Corps tre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ngtuan society, and analyze the feelings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soldiers "in ZhongniJu", reflect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bingtuan people, and present the changes of the bingtuan society. This paper enriches the social materials of the bingtua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bingtuan, hoping to do its bes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ngtuan in Xinjiang.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0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则先;关于兵团干部体制改革的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2 彭银春;制约兵团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兵团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3 田燕秋;创名牌树形象是兵团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J];兵团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4 陈德敏;;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努力开创兵团经济工作新局面——在兵团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兵团建设;2000年01期

5 王世荣;林崇华;杜庆九;;兵团跨世纪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兵团建设;2000年01期

6 本刊编辑部;;调整经济结构 振兴兵团经济[J];兵团建设;2000年04期

7 吴珍;浅论“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J];兵团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8 闫常;唐卫荣;;贯彻兵团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八十七团努力实现七个突破[J];兵团建设;2001年04期

9 王艳;推进兵团城市化进程 实现兵团经济形态转移[J];兵团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高作品;姚晓敏;;总结工作 分析形势 调整指标 部署任务 兵团党委召开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J];兵团建设;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瀚林;;兵团三十年改革实践的重大启示[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潘仁源;周国胜;;新疆兵团“红色”产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朱震达;;发挥组织化优势 加快一体化整合 新疆兵团倾力打造垦区现代物流基地[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田笑明;;新疆兵团棉花“十一五”发展战略思考[A];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自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6 麻霞;;新疆兵团节水农业为生态建设做贡献[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梁金贵;;制约兵团新农村建设的问题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张军民;;兵团经济持续发展战略初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 顾水根;支持兵团结构调整[N];新疆日报(汉);2002年

2 实习记者 马林;兵团布展工作有序进行[N];兵团日报(汉);2006年

3 本报记者 葛剑 实习记者 李海超;乌洽会:兵团外引内联重要窗口[N];兵团日报(汉);2006年

4 实习记者 郑娅莉 麻军 热依汗古丽;兵团召开希望工程助学行动汇报会[N];兵团日报(汉);2007年

5 记者 马林 实习生 王丽金;兵团领导参观惩治预防职务犯罪展[N];兵团日报(汉);2007年

6 实习记者 肖彬华;新疆电信公司客人访问兵团[N];兵团日报(汉);2007年

7 李进;中组部人才局领导来兵团调研[N];兵团日报(汉);2007年

8 聂卫国;走自主创新道路 建设创新型兵团[N];科技日报;2007年

9 冯骏;兵团城镇建设水平显著提高[N];兵团日报(汉);2007年

10 记者 马林;2007兵团企业30强评出[N];兵团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新文;新疆兵团红枣产业链构建及其协同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亮;新疆兵团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常静;石河子大学服务兵团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3 张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新文;新疆兵团城镇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5 李欣;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6 王帅;兵团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杨长城;兵团牧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郭凯;兵团金融体系完善的路径选择[D];石河子大学;2015年

9 刘明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兵团高等教育的历史记忆[D];石河子大学;2015年

10 张萌;新时期兵团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05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05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c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