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和主义到社会主义——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新解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思想研究”(11BKS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约瑟夫·奥马利著;姚远;;卡尔·马克思的方法论[J];金陵法律评论;2012年01期
2 罗衡林;论普鲁士犹太人的解放[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聂锦芳;;再论“犹太人问题”——重提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一桩“公案”[J];现代哲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显中;何音;;迈向公共治理的共和路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2 朱慧玲;;共同体主义还是共和主义?——桑德尔政治哲学立场评定与剖析[J];世界哲学;2011年03期
3 周保巍;;“自由主义”的自由与“共和主义”的自由——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观念冲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舒绍福;邬晓燕;;施勒格尔的共和主义思想[J];浙江学刊;2008年04期
5 张昌林;;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念及其价值[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王晓升;;在“公私分明”与“大公无私”之间——评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理论[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卢少鹏;;马基雅维里的共和主义自由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朱菊生;;“无支配”共和理论评析——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共和理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郭忠华;;公民资格的解释范式与分析走向[J];浙江学刊;2009年03期
10 李波;民主的四大渊源[J];开放时代;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姚大志;;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2 李炳烁;;超越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协商性民主与合法性重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姚大志;;何谓正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其他[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高卫民;;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5 汪行福;;现代性与民主——批判理论的自由主义转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6 顾肃;;当代西方道德与政治哲学研究的若干热点[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戈;以共和主义的视角[N];南方周末;2007年
2 梁捷;新一轮“正义”标准大讨论[N];东方早报;2010年
3 胡伟;民主仅仅是投票选举吗[N];解放日报;2007年
4 侯才;“商讨理论”视野中的民主[N];学习时报;2002年
5 成庆;如何认真面对“政治”[N];东方早报;2009年
6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姚大志;当代西方正义理论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梁捷;不怕谈论当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钱镇;对西方民主的三种理解[N];学习时报;2003年
9 燕继荣;诊断群体事件的政治学依据[N];学习时报;2009年
10 陆丽云 人民出版社;法国政治思想的激情与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百军;共和主义政治义务:一种尝试性理论建构与逻辑审视[D];吉林大学;2013年
2 姚得峰;当代西方审议民主理论[D];吉林大学;2012年
3 卢少鹏;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自美;政治哲学视域下的麦金泰尔共同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彭刚;卢梭的共和主义公民理论[D];浙江大学;2009年
6 武小凯;以自由看待民主[D];武汉大学;2010年
7 曾纪茂;共和主义的民主[D];复旦大学;2005年
8 施向峰;现代政治道德的内在理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王芳;论昆廷·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熊文驰;城邦共和政治与德性行动[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维静;从空想到现实:16世纪英国共和主义思想的演变[D];湘潭大学;2013年
2 张俊;共和主义视角下的公民身份[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王通文;西方共和主义的混合政体思想[D];厦门大学;2006年
4 夏远永;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民主理论[D];厦门大学;2009年
5 苏丽;共和主义公民身份要素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翟宇;论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弗格森的政治思想[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琳;免于支配的自由:思考自由的第三种维度[D];浙江大学;2009年
8 邢文凤;共和主义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魏涛;在复兴和超越之间:共和修正学派与美国思想史上的“典范”之争[D];北京大学;2008年
10 陈兆旺;二十世纪共和主义的先声——阿伦特公民美德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2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32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