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谨防极端思潮撕裂中国

发布时间:2019-09-07 20:27
【摘要】:正关注理由:看到国企亟待改进,就干脆主张全面私有化;指出国企问题不少,就是对公有制的"攻击";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极端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核心观点: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常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化意见。这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则是"极端主义"。新动向:崇尚非理性的、疾风暴雨式的社会运动,经常把话说到极致,不留余地。网络上出现的极端社会思潮,主要体现在"左右之争"上。
【作者单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君;;适度融合 文明共享——十年来的自由主义思潮述评[J];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11期

2 宋海林;;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J];知识经济;2010年18期

3 姜辉;《当代国外社会思潮》评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01期

4 侯慧艳;;浅析中国社会思潮的总体走势[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张书磊;;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认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姜志强;赵桂欣;;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现实定位[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7 杨金华;;当代中国虚无主义思潮的多元透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4期

8 夏松涛;余春燕;;近年来中国现代社会思潮研究十大亮点[J];兰州学刊;2006年04期

9 宋海林;;多元社会思潮对我国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10 尹刚;;浅析中国当代主要社会思潮[J];理论界;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颖;;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评析(未定稿)[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2 张俊国;杨莉;;“无直接利益冲突”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文东;;论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梁艳利;;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运作者思维方式的对比分析——兼评斯科特的极端现代主义批判理论[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张周志;王凯;;政治文明与政治理性[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6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百年分合——兼谈“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救中国”[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7 罗伯特·E·艾利森;僗国雄;;对中国思想的跨文化理解[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8 赵景华;邢华;;政府战略管理的SWOT模型:一个概念框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李娟芬;;对社会主义在实践与理论上新探索的诠释[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丁立丰;;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N];人民日报;2005年

2 金吉媛;确立和谐社会要求的思维方式[N];沈阳日报;2005年

3 邵景均;和谐: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N];学习时报;2006年

4 冯仕政;西方社会运动的研究前沿[N];学习时报;2003年

5 李仁君;投票悖论与民主的缺陷[N];海南日报;2004年

6 施美红;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功能[N];金华日报;2005年

7 胡海燕 作者单位 安徽省政协研究室;“万物并育而不相害”[N];江淮时报;2005年

8 李景源;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价值观[N];北京日报;2006年

9 [美]希拉里·温赖特 文 吕增奎 编译;新欧洲左翼正改变欧洲的政治面貌[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韦鸿;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N];抚顺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3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环;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哲学基础及现代意义[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王超;中国新自由主义思潮评析[D];南昌航空大学;2008年

3 方成跃;庄子与尼采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强;美国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王路瑶;论网络自由[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侯晓林;中国近代的进化论思潮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班布日;重塑权威的努力与“精英政治”的困窘[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8 陈良斌;现代政治系统中的信任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朱建华;网络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婧婧;西方女权主义政治参与思想探析[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3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33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a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