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制度创新、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变革——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交叉研究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12-01 14:21
【摘要】:国际体系的变革不只是表现为大国地位的升降,更体现为一个历史长时段中主导制度模式、价值观念、原则规范的变化。一个体系意味着一代制度、价值和规范。大国不可能靠复制以往大国的成功经验崛起成体系的主导性大国,它必然在制度模式方面实现了某种创新,从而突破原有的力量格局的约束,并使这种创新具有道义和发展上的吸引力,实现体系主导范式的某种转变。权力和制度现状都反映了当前国际体系变革的前兆。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能够辨别国际体系变革的方向,制度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将在新的国际体系塑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体系变革中的大国竞争,实际上也是一场制度模式的竞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阎学通;;权力中心转移与国际体系转变[J];当代亚太;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娟;;“法默—里奇曼”比较管理研究框架修正——基于AMR相关文献的分析[J];比较管理;2010年02期

2 常征;解读《政治参与》:一个比较政治学研究的范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易成利;;民主合法性:民主巩固的重要基础[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刘华超;;论当前我国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建构[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任勇;国家自主性:政治发展中的一个变量[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6 鲍永娟;;精英民主——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J];当代经济;2009年20期

7 朱福惠;1954年宪法的观念体系[J];当代法学;2004年06期

8 韩大元;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分析与反思[J];当代法学;2005年03期

9 王菲易;;韩国地域投票现象的历史变迁:以总统选举为例[J];当代韩国;2010年01期

10 冯志峰;;博弈论政治学:主题、主体与主线——一种致力于促进政治学科学化的探索研究[J];东方论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俊尧;;“先富治村”背景下的基层民主建设——以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视角[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任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转型:基于国家自主性的分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许玉镇;;论行政立法中弱势相对方民主参与权的保障[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志永;;融入与自主性的平衡: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石碧涛;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鸿鸣;当代中国入境非法移民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7 刘召;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成娟;当代蒙古国外交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9 侯保龙;公民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孔凡琴;多维视阈下的英国高中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飞;大学生对介入群体性事件的选择取向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雅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动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新红;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合法性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程程;农民合作何以产生:合作的动力与条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鹏;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沿承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刘艳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巩固的政治文化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艳伟;“不要在我家后院”:国家自主性视域下的中国式邻避冲突[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罗洪刚;美国政务类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可金;彭萍萍;;中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3期

2 唐彦林;;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评析[J];当代亚太;2010年01期

3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4 陈玉刚;;试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5 刘鸣;黄仁伟;顾永兴;;转型中的国际体系:中国与各主要力量的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6 高飞;;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J];当代世界;2012年04期

7 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1期

8 秦亚青;;国际体系转型以及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延续[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04期

9 林利民;;G20崛起是国际体系转型的起点——仅仅是起点![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11期

10 赵广成;付瑞红;;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析论[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道云;;制度范式和制度创新视角下的国家崛起[J];兰州学刊;2008年08期

2 谷萍;周祖成;;论政治权威与制度创新[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陈军;;论现代公共决策中的公众有效参与[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4期

4 王运来;;用制度传承文明 让制度彰显力量——如何制定有效制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秦勃;;论公共政策创新的现实表征、引发动因及价值取向[J];行政与法;2010年01期

6 王懂棋;;危机管理与政府发展刍议[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5期

7 章荣君;;政府制度创新的支持性要素分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8 周祖成;鲁虹;;论制度创新的实现机制[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秦国民;陈凯;;政治稳定视角下制度认同的理性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齐海丽;;制度分析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创新;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孔繁玲;武玉坤;唐斌;;电子政务推动制度创新的内在规律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宋圭武;政府是国家发展的关键[N];甘肃日报;2008年

2 卞耀武;和谐社会制度保障的构建[N];工人日报;2005年

3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薛引娥;理论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N];陕西日报;2005年

4 高力;制度文明:真善美的追求[N];云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圣民;政治过程、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D];山东大学;2007年

2 庄江山;制度的哲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3 郑振成;新自由主义改革与民众主义执政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慧颖;公共行政制度均衡构建的审视[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孟庆海;利益冲突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D];郑州大学;2003年

3 朴仲辉;政府制度创新与演进的路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余中海;比尔·盖茨“21世纪新资本主义”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朱明领;公共政策有效性困境的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王光升;制度视域中行政人格冲突的根源及调适途径[D];湘潭大学;2007年

7 刘畅;无缝隙政府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邵智增;网络民粹主义—起源、传播与消解[D];郑州大学;2012年

9 林萱;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利益表达的障碍与制度创新[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8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68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0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