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休谟的正义理论与马克思的批判性超越

发布时间:2019-12-04 05:51
【摘要】:在政治哲学史上,休谟和马克思都曾致力于正义问题,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二者在正义问题上的异同对把握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根本特质具有重要启示。休谟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分属两个根本异质的理论范式,它们在正义的环境、基础、目的、性质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休谟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市民社会的补救性正义理论,通过构建财产权的正义规则弥补市民社会的内在缺陷,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人类社会的超越性正义理论,其目的是致力于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马克思的超越性正义理论既批判又涵盖了休谟的补救性正义理论,但它不是要越过后者,而是在后者合理性基础上的一种根本推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佃来;;论马克思正义观的特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飞;;休谟的正义理论与马克思的批判性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04期

2 贺来;葛宇宁;;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个基本问题[J];学术交流;2015年07期

3 葛宇宁;;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J];理论探索;2015年03期

4 孟献丽;;问题反思与范式转换的双向互动——“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2013年研究综述[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4年00期

5 廖小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进程中正义的进路及生态文明“观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6 张卫明;;现实关系与抽象程序: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理论建构模式异质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李翔;;马克思对正义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基于生产正义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4年05期

8 李佃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兼容的三重辩护[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佃来;;“正义”的思想谱系及其当代构建——从马克思到分析的马克思主义[J];学术月刊;2012年11期

2 李佃来;;马克思与“正义”:一个再思考[J];学术研究;2011年12期

3 李佃来;;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两种逻辑[J];哲学研究;2010年12期

4 段忠桥;;马克思认为“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吗?——对中央编译局《资本论》第三卷一段译文的质疑与重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克塞尔·辰切尔;陈林林;;程序正义在正义理论中的功能[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2 周文华;;正义:“给每个人以其所应得”[J];哲学动态;2005年11期

3 刘贺青;王军;;全球正义研究的兴起及争论[J];江淮论坛;2007年03期

4 李成文;;正义实质之历史渊考[J];天府新论;2007年S1期

5 王望;;正义实质之辩[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许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义理论研究述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7 龚蔚红;孙一平;;和谐:正义还是超越正义[J];学术交流;2010年01期

8 龚蔚红;;和谐:正义还是超越正义[J];学术交流;2010年04期

9 李淑英;;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胡海波;;正义的当代内涵与中国的正义精神[J];长白论丛;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峰;;公平正义的理念与政府公共职能的配置[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2 丁利;;社会正义理论:豪尔绍尼与罗尔斯的比较[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詹世友;;霍布斯正义理论的论证策略[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何怀宏;正义的原则与策略[N];深圳特区报;2012年

2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靳志强;正义理论的规范性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文长春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独白到对话:动态正义观的确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阿玛蒂亚·森;正义与世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穗明;重塑正义理论[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乔洪武 曾召国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从“完美正义”走向“增量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黄晨;正义的制度,还是正义的生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李佃来;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的“划界”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潘启雯;正义的公共理性应能超越国家或地区界限[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李纯一;全球规则制定应当倾听穷人的声音[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万绍和;从古代正义到现代正义[D];浙江大学;2004年

2 徐清飞;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3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涛;罗尔斯正义观及其对实现中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浩;休谟财产正义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于琼;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4 孙斯文;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社会正义[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王迪;罗尔斯正义理论及其当代反思[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马瑞辰;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比较研究及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7 郭笑雨;戴维·米勒全球正义理论初探[D];重庆大学;2016年

8 易亚渊;从绝对正义到明显的非正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张玉宝;激进平等主义的正义何以可能[D];吉林大学;2017年

10 吴瑞升;正义优先于德性[D];山东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69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69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c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