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社会正义感的缺失及其培育
发布时间:2020-03-23 08:36
【摘要】:正义感问题是正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制度伦理的角度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感的缺失及其培育,对建立有序的道德、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探讨正义感的涵义、特征以及功能。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正义感是指社会成员对正义理念、正义原则、正义制度的尊重以及在维护正义制度、做出正义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按照正义原则来采取有效行动的能力。正义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从正义感的形成来看,它是自识与共识的统一;从正义感的最终目的来看,它是为己与为人的统一;从正义感的制约力来看,它是自制与制人的统一。正义感具有内在功能和外在功能。其对个人的内在功能表现为调整、矫正个人价值观念,促使个人以合理方式求利;其对公共生活的外在功能表现为建立和完善正义制度、促进社会合作、维护社会秩序。 第二部分 描述当代中国社会正义感的缺失现状并探讨其成因。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在内心深处缺乏应有的正义感。这主要表现在:个体功利价值取向相对突出,精神追求受到轻视:渴望正义的愿望与实践正义的行为不一致;社会各领域非义行为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转型期间正义观念模糊,人们难以产生正义共识;人际交往中情感的淡化和实利化;制度的不公正;教育、赏罚、舆论等社会控制机制弱化。 第三部分 探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感培育的必要性、可能性,分析正义感培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培育方式。正义感培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正义感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作用;正义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习得和培养的结果;正义感不易保持,需要得到强化。正义感培育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正义感是达到个人合理目的的手段;它表达了我们作为道德人的欲望;每个人都欲求秩序良好的社会。正义感培育的影响因素有个人内在因素和社会外在因素。前者如个体内在道德心理因素和个体的道德实践活动 因素。后者如正义原则本身是否真实、明晰、有吸引力;政府对L厂 义问题的态度;社会道德环境良好与否。正义感的培育应从微观层 面上的个人维度和宏观层面上的社会维度同时展开。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08
本文编号:2596476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0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费保龙;;中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正义感[J];考试周刊;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2596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9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