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近现代中国社会理想的变迁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30 04:23
【摘要】: 近现代的中国历史,,是一个不断提出各种社会理想并为之实现而奋斗的过程。近代的社会理想以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和无政府主义的社会理想为代表,但这些理想追求由于更多地侧重于道德伦理层面而忽视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为基础因而最终都未能实现。建国以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实现作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毛泽东虽一度认识到生产力问题在实现社会理想中的重要地位,但在晚年他放弃了这一正确认识并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理想追求中的重大挫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了对生产力理论的正确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现实化和具体化,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这一正确路线。本文力图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回顾、认识、比较和思考,找出贯穿这一过程的主线,认识我国当今社会理想的科学性,在这个基础上对当前理想问题的误区进行剖析,并简述倡扬科学理想的基本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2 叶泽雄;论社会理想的合理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任萍;党的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和发展[J];中州学刊;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2607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07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