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国外执政党代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4:07
【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阶级分析、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政治代表关系角度切入,着重对国外执政党代表机制所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认识个性、把握共性,总结现代政党执政的若干规律认识,总结和提出国外执政党在完善代表机制方面可以借鉴的一些经验,从而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功能和执政基础,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 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由导论和正文十章组成。 第一篇为“问题与框架”,包括导论和第一、二章。 导论作为全文的逻辑起点,主要是提出问题,阐述木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本文三个核心概念,即执政党、利益和代表机制进行了必要的界定和说明。第一章主要介绍当前国外政党执政状态的最基本情况,包括:从政治结构角度出发,分析竞争性、合作性和垄断性政党制度下的不同政党执政结构;政党履行执政功能的手段、方式和途径;执政与非执政的转换与机制;这种转换对执政党和整个社会政治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二章从政治代表关系视角提出全文分析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从地位、性质、重要性和内在特征看,政治代表关系是与政治统治关系、政治管理关系、政治领导关系相并列的一种基本政治关系。而执政党政治代表关系又占有特殊重要性和位置。代表性与合法性、先进性、治理有效性紧密相关,是现代政党执政的核心问题。执政党代表性通过一定代表机制得以实现,代表机制的有效性与完备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执政党代表性。 第二篇“过程与机制”,包括第三至六章,主要从政治活动的过程与运作的具体机制,分析执政党代表机制的结构和各自承担的主要功能。 第三章主要分析执政党的代表对象,包括:代表对象对巩固政党执政基础的关键意义;执政党代表对象包括基本阶级、基本支持阶层、提供特定利益支持的社会群体、跨阶级阶层的合作等不同类型和情况;从宏观背景看,执政党代表对象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多元性与层次性、交叉性与复杂性相结合的特点;执政党代表对象的适时转换与调整,对加强执政党与代表对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章则聚焦于国外政党在大选期间如何通过塑造自身形象,体现选民利益,来加强与代表对象关系,争取选举胜利和执政党地位。包括:选举过程中执政党代表形象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如执政经验和实绩、党的整体队伍、党的廉洁程度、政党领袖和党内精英状况等。执政党为争取执政,如何制定竞选纲领、如何运用选举策略、如何有效进行群众工作等。取得选举胜利后,执政党正式掌握国家行政大权,进入政治决策中枢,运作国家政权。政治过程中的代表关系构成了第五章的内容。主要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和执政党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决定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实际发挥到何种程度等方面进行论述。执政党的党政关系模式和执政党在政府中的组织配置方式。第六章涉及执政党代表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约束性因素。主要包括利益集团对执政党代表功能的取代和制约;一定政党格局下,在野党对执政党形成的现实政治压力;党内派系对执政党代表性的制约;社会公共 11 国外执政党代表机制研究 舆沦对执政党代表性的制约:国内外的突发性危机事件也可以对执政党代表性产生重大 影响和冲击。 第三篇“挑战与应对”,包括第七、八两章,主要分析国外执政党在治国理政过程 中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即执政党腐败问题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代表危机问题。 腐败是政治生活中难以治愈的毒瘤。理沦上,执政党地位极大地增加了腐败可能性; 现实上,近几十年来,国外执政党普遍受到腐败问题困扰,构成了执政党代表危机的重 要内各。第七章着力介析当今国外执政党腐败所呈现的形式、特点和主要趋势,并总结 了国外执政党俏除腐败的主要策略和手段和经验。第八章结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 趋势,提出这一变迁过程总体上对各国执政党代表性构成了重大挑战。并着重从政府治 理馍式、执政党改革、国际化背景等方面分沂了执政党代表危机及国外执政党的山对措 施。 第四篇“Li{价与用、考”,包括第儿、十两章。从两大方面进行评价、思考和概括, 一是对国外执政党代表hMU的整体性计阶,二是分析如何借鉴国外执政党的执政经验, 不断提高中囚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卜。 第九章的整体计价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折:一是从总体上沦述了国外执政党代表机 制的局限性和白效成汁两大方面:二是分析国外执政党建构与完善自身代表机制的主要 做法;三是汕牛如问冗行正地认识和分析国外执政党代表机制的合理成果。第十章是借鉴 篇、总结篇,上定十人行#宵的出发点和落脚处。主要是基十讨日外执政党代表村卜M的比 较研究;分析。主川(厂’受邑 叶会结构人转唤的肯景下,中国共一党应与如呵允善代表 机制,保旺竟在全面穴蒸厂放和长朋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打旺盛的生命活力,不断加强 中国共产党的K为刁能和执政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D0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金喜;林奇凯;;民主党派利益代表机制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巨龙;中国网络利益表达及其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宋剑;中国共产党党员廉洁教育内化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6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86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