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毛泽东与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02:17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较大的起伏,从1956年到1966年,毛泽东领导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不少失误:“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经济思想进行比较分析,能帮助我们找出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十分丰富,论文仅从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所有制四个方面来比较与分析。在社会主义生产力方面,他们都重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到了后期,毛泽东关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思想不那么连贯了,他更加重视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认为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可以较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更加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他始终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放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始终如一地贯彻下去。在社会主义所有制方面,他们都主张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维护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但毛泽东越来越强调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形式;邓小平主张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发展战略上,他们都认为要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毛泽东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但“三步走”的战略更加具体而符合实际,可操作性也更强。在共同富裕上,他们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但在实现途径上,毛泽东认为应同步富裕,同时富裕;邓小平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之所以有较大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及对时代主题的把握不同,对我国国情的认识不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同。但总起来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一座宝库,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和借鉴。其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其二,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091.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青松;论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卓爱平;;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探索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与实践[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3 潘荣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张奇才;邓小平在新时期的两大历史性贡献[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5 李肖;杨胡列;;关于《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几个问题的商榷[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王立东;“经济民主”:中国经济战略的最终目标[J];北方经济;2002年03期

7 王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观探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张劲;90年代以来国内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评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张保军;;论中美关系的解冻(1969.1——1972.2)[J];北京党史;1993年03期

10 黄志高;;抗战时期三民主义论战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张彦玲;;论传统文化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建国;;建国后党的指导思想是否有民粹主义影响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士刚;;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原因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智;;1966—1978年中国党、政府与社会的结构关联:离散与畸变[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冯春安;于革非;;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综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许全兴;;毛泽东与“第二次结合”的若干理论问题[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2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兆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三大转向与当代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成林萍;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宋晓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海燕;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科学实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淑贞;毛泽东人民观的反思与启迪[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涵;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余劲

本文编号:2760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60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