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现行文件开放开发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0-09-29 22:35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及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一种趋势。现行文件开放与开发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形式及手段,现行文件开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因此,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积极地探索现行文件开放开发的路径。 本文在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及区分的基础上阐释了现行文件开放开发服务的理论基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档一体化理论、文件价值理论等)、实践基础和法律基础。同时,基于实践基础以及目前网络技术上的难题,提出了以公共档案馆为依托的现行文件开放开发的路径,并设计了现行文件开放的流程,使现行文件开放的路径更加顺畅。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D035
【部分图文】:
各个机关可以直接将其文件传到此系统,为机关的文书工作人员和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在系统应用之前,档案部门对各机关的文书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为前端控制打好了基础,由此,档案馆开展的现行文件开放利用工作也方便了很多,目前,塘沽区已实现了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中心是基于文档一体化和馆室一体化的理念而实现的,建了文档一体化管理平台,这一平台既能完成档案信息数据的接收,又能接收现行文件。见图 1、图 2:①这一管理平台的建成,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避免重复劳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现行文件的开放利用工作由档案部门来做正是文档一体化理论的体现,何嘉荪教授对此也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认为:“所谓管理一体化就是两种管理行为不再相互区分,而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本来属于档案管理的工作,可以由文书处理部门或者业务部门的人员来做……既然文件管理与档案要搞一体化,那么文件与档案的对外服务也应该一体化。”②
(图 2)三、文件价值理论“文件价值理论包括文件价值形成理论、文件价值形态理论及文件价值运动理论。”①从文件价值的形成、形态及运动三个方面的理论来解释现行文件开放是档案界讨论的焦点和核心理论,笔者将从文件价值形态、文件价值实现过程及规律来阐释现行文件开放利用的理论基础。(一)文件价值形态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在《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中指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价值,即对原机关的原始价值和对其他机关及非政府方面使用者的从属价值。”他认为,文件的第一价值是文件对其形成机关的价值,它是文件的原始价值,第二价值则是对其他机关及非政府方面的利用者的价值,称其为从属价值。冯惠玲、张辑哲主编的《档案学概论》在论述档案的价值形态时,也依据谢伦伯
本文编号:2830357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D035
【部分图文】:
各个机关可以直接将其文件传到此系统,为机关的文书工作人员和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在系统应用之前,档案部门对各机关的文书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为前端控制打好了基础,由此,档案馆开展的现行文件开放利用工作也方便了很多,目前,塘沽区已实现了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中心是基于文档一体化和馆室一体化的理念而实现的,建了文档一体化管理平台,这一平台既能完成档案信息数据的接收,又能接收现行文件。见图 1、图 2:①这一管理平台的建成,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避免重复劳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现行文件的开放利用工作由档案部门来做正是文档一体化理论的体现,何嘉荪教授对此也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认为:“所谓管理一体化就是两种管理行为不再相互区分,而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本来属于档案管理的工作,可以由文书处理部门或者业务部门的人员来做……既然文件管理与档案要搞一体化,那么文件与档案的对外服务也应该一体化。”②
(图 2)三、文件价值理论“文件价值理论包括文件价值形成理论、文件价值形态理论及文件价值运动理论。”①从文件价值的形成、形态及运动三个方面的理论来解释现行文件开放是档案界讨论的焦点和核心理论,笔者将从文件价值形态、文件价值实现过程及规律来阐释现行文件开放利用的理论基础。(一)文件价值形态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在《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中指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价值,即对原机关的原始价值和对其他机关及非政府方面使用者的从属价值。”他认为,文件的第一价值是文件对其形成机关的价值,它是文件的原始价值,第二价值则是对其他机关及非政府方面的利用者的价值,称其为从属价值。冯惠玲、张辑哲主编的《档案学概论》在论述档案的价值形态时,也依据谢伦伯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惠桃;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用户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罗若;我国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银露;政府网站现行文件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0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83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