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文明的多样性

发布时间:2020-10-29 12:17
   论文主要阐述多样文明形态,论述多样文明存在的根由及其发展趋势,包括导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共分三章。 导言主要论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文明发展规律问题研究的现状及论文的创新点与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在这个基础上,找出论文研究的切入点,那就是多样文明形态的表现及存在的客观性依据。 第一章首先对文明的概念加以界定,说明了文明的结构要素,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以及说明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其次,阐述文明多样性的表现: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划分,文明有原始社会文明、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文明所占空间来划分,文明有欧洲文明、东亚文明、印度文明、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从人们所信仰的宗教来划分,文明主要有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最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多样文明存在的根由:多样文明的发展程度最终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多样文明是人类适应多种地理环境的产物;多样文明的发展是以不同的历史传统为基础。 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首先,论述了多样文明的发展、提高从横向上讲是相互吸收、相互借鉴,从纵向上讲是相互累积、相互延传。多样性文明的交融,促使创造文明的主体——人的文明程度提高。其次,论述全球化与本土文明的发展。分析全球化与本土文明的关系,说明创新才是本土文明发展的逻辑。 第三章主要探讨在对话与合作中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文明的多样性是一种既成的事实。文明的相异性需要对话加以理解、沟通。不同文明为避免冲突,可以在公认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政治制度、价值观、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对话。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全世界各民族日益相互依赖,全人类都是同一个地球村的居民。人类文明的发展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人类共同解决。这些挑战主要有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困问题、恐怖主义等,这些问题的恶化正在抵消、腐蚀甚至消亡着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因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D09
【文章目录】:
导言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二、文明发展规律问题研究的现状
        (一) 斯宾格勒的文化与文明观
        (二) 汤因比的文明理论
        (三)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四)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三、论文的创新点及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 论文的创新点
        (二) 论文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明的多样性及其根源
    第一节 文明的界定
        一、文明的内涵
        二、文明的结构要素
        三、文明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文明多样性的表现
        一、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划分
        二、从文明所占空间来划分
        三、从人们所信仰的宗教来划分
    第三节 文明多样性的根源
        一、多样文明的发展程度最终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二、多样文明是人类适应多种地理环境的产物
        三、多样文明的发展是以不同的历史传统为基础
第二章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多样文明在相互吸收、相互借鉴中发展、提高
        一、文明在冲突、融合中发展
        二、多样性文明的交融,促使创造文明的主体——人的文明程度提高,进而使人类文明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二节 全球化与本土文明的发展
        一、全球化的内涵
        二、全球化与本土文明的关系
        三、全球化进程中,创新是本土文明发展的逻辑
第三章 在对话与合作中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第一节 广泛开展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
        一、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对话应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
        二、政治制度方面的对话
        三、文化方面的对话
        四、价值观方面的对话
        五、世界宗教之间的对话
    第二节 共同解决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问题
        二、粮食问题
        三、能源问题
        四、环境问题
        五、贫困问题
        六、恐怖主义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尊重文明多样性才能保障和平[J];公民导刊;2003年09期

2 李光和;文明的异质与超越——略论江泽民关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王亚男;;时代主题与文明多样性[J];出版参考;2006年33期

4 吕艳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严书翰;邓小平关于东西南北的战略判断与江泽民关于各国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04期

6 梁树发;试论文明多样性的历史进步意义[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吴兴唐;;文明多样性刍议[J];当代世界;2006年10期

8 曹文宏;;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J];理论导刊;2007年01期

9 曹文宏;;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6期

10 乌小花,李自然;试论新时期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关系的深化发展[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姜智红;论文明的多样性[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邹志臣;行政契约基础理论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薛辉;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罗周;诗人冯至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D];复旦大学;2007年

5 汪超;尊体与辨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妍娇;“气”:对地方民众日常实践与仪式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7 张克锋;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画论的会通[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杨彬;从唐代服饰看民族文化的交融[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2 孙晓琳;从西班牙现代设计看东西文化交融[D];江南大学;2009年

3 刘伟;翻译异化和文化交融[D];浙江大学;2006年

4 孙克美;论中国倡导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小雷;会唱的喉咙哑成了无言的歌[D];西南大学;2008年

6 陈玉香;东山盘瑶节日习俗及其文化表述[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雪强;魏晋玄佛交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艳;跨文化背景下透视椅子的演变与交融[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张波涛;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反思及在中国的现代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慧;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0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860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