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康德与马克思政治哲学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5 11:36
  何谓政治哲学?斯特劳斯认为,政治哲学就是要试图真正了解政治事物的性质及其正确的或完善的政治制度两方面的知识。王南湜教授则认为,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指向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或者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结构是事实性与价值性统一。无论作何界定,政治,是文明社会的生活泛型,哲学,关乎人的安生立命之本,关怀人类的终极价值存在。政治与哲学的联姻,从哲学的高度思考政治,使纯粹思辨的哲学回归现实的政治生活。就政治与哲学的关系而言,哲学为政治确立永恒的价值追求目标,政治秩序的建构以哲学的终极价值为轴心,政治为哲学的终极价值关怀寻求经验化的实现路径,为实现哲学的人类终极关怀而建构理想的政治社会秩序。据此,政治使哲学从纯粹思辨的天国回归人类现实生活世界。政治哲学的价值旨在为人的价值理性的回归、人类未来完美和谐秩序的重建提供理想和规范指导,其研究内容具体包括国家、法、政治价值、政治理想等等。本文将试图对康德与马克思政治哲学本质特点作比较性研究,试图探索政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政治哲学是怎样实现政治与哲学的完美联姻和超越康德以来的理性政治哲学的。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康德与马克思政...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康德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基础比较分析
    第一节 康德的道德政治观
        一、康德道德政治观的历史-理论背景
            (一) 法国大革命
            (二) 孟德斯鸠:政治自由与三权分立
            (三) 卢梭:自由、平等与社会契约
        二、康德政治哲学的道德基础
            (一) 道德为政治立法
            (二) 道德律令——政治哲学的理论根基
    第二节 马克思的实践-历史批判政治观
        一、马克思的批判政治观形成的历史-理论背景
            (一) 马克思个人成长历程
            (二) 资本主义的确立
            (三)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四) 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
        二、实践辩证法——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根基
            (一) 早期理性主义的政治观
            (二) 实践-历史辨证批判政治观的转向与确立
第二章 理论内容综合比较
    第一节 康德的道德国家与法
        一、法律观
        二、国家观
        三、共和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的批判国家观与法律观
        一、国家观
        二、法律观
第三章 政治理想比较
    第一节 康德论永久和平
        一、法治走向永久和平
        二、先决条款——道德人格的守护
    第二节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一、人类解放--共产主义终极价值意蕴
        二、共产主义的实践-历史唯物主义之路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的国家批判理论新绎——论国家消亡理论的四个视角[J]. 陈东英,刘忠权.  探索. 2007(04)
[2]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主题[J]. 叶汝贤,王晓升.  现代哲学. 2007(04)
[3]论康德的道德自由观[J]. 李建华,覃青必.  哲学研究. 2007(07)
[4]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述评[J]. 白刚,张荣艳.  高校社科动态. 2007(03)
[5]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J]. 贺来.  哲学研究. 2007(01)
[6]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述评[J]. 谢永康.  哲学研究. 2006(12)
[7]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J]. 王南湜.  河北学刊. 2006(05)
[8]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透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J]. 侯才.  河北学刊. 2006(05)
[9]《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上)[J]. 韩立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4)
[10]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J]. 叶汝贤.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3)



本文编号:2937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937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