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学思想核心价值与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契合
发布时间:2021-04-14 21:52
儒学思想重在对"德性""群体"等价值理性的追求并不是一种落后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具有永久性、独特性时代价值的民族文化形态,在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洗礼中得以补益自身,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儒学思想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理论资源,其核心价值与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契合,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儒学以“大我”、群体利益为重群己观
(一)“性善论”是儒学群己观的理论基础
(二)“仁爱”思想是儒学群己观的践行
(三)“礼治”思想是儒学群己观的根本原则
二、儒学以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并重的义利观
(一)《大学》《中庸》体现的义利观
(二)《论语》体现的儒学义利观
(三)《孟子》体现的义利观
三、儒学以民为本、以仁政为本的民本观
(一)重民、爱民、惠民的儒学民本观
(二)实行“仁政”的执政原则
(三)构筑德治为本的理想社会
四、儒学以群为重、以国为本的国家观
五、儒学核心价值与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契合
(一)儒学思想对“现世”尊重与唯物世界观的契合
(二)儒学思想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民主集中制的契合
(三)儒学“群己合一”“以群为重”思想与国家利益至上的契合
(四)儒家思想德法兼治主张与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契合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罗汝芳对《论语》的易学解读[J]. 唐明贵. 周易研究. 2019(04)
[2]大同的“发明”——康有为《礼运注》析论[J]. 马永康. 中国哲学史. 2019(04)
[3]从经学到国学:近代以来孟子学诠释的学科演进与范式转型[J]. 张少恩.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历史的积极性质:“中国方案”出场的文化基因探析[J]. 张雄,朱璐,徐德忠.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1)
[5]郭沫若孟子学研究初探[J]. 张少恩. 中华文化论坛. 2018(12)
[6]儒家的伦理叙事[J]. 文贤庆. 伦理学研究. 2018(05)
[7]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J]. 王钧林.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8]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J]. 孙向晨. 文史哲. 2017(03)
[9]超越社群主义的群己观——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的群己之辨及其现代意义[J]. 王正. 道德与文明. 2015(06)
[10]当代中国的哲学精神构建的前提反思[J]. 王南湜.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0)
本文编号:3138081
【文章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儒学以“大我”、群体利益为重群己观
(一)“性善论”是儒学群己观的理论基础
(二)“仁爱”思想是儒学群己观的践行
(三)“礼治”思想是儒学群己观的根本原则
二、儒学以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并重的义利观
(一)《大学》《中庸》体现的义利观
(二)《论语》体现的儒学义利观
(三)《孟子》体现的义利观
三、儒学以民为本、以仁政为本的民本观
(一)重民、爱民、惠民的儒学民本观
(二)实行“仁政”的执政原则
(三)构筑德治为本的理想社会
四、儒学以群为重、以国为本的国家观
五、儒学核心价值与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契合
(一)儒学思想对“现世”尊重与唯物世界观的契合
(二)儒学思想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民主集中制的契合
(三)儒学“群己合一”“以群为重”思想与国家利益至上的契合
(四)儒家思想德法兼治主张与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契合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罗汝芳对《论语》的易学解读[J]. 唐明贵. 周易研究. 2019(04)
[2]大同的“发明”——康有为《礼运注》析论[J]. 马永康. 中国哲学史. 2019(04)
[3]从经学到国学:近代以来孟子学诠释的学科演进与范式转型[J]. 张少恩.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历史的积极性质:“中国方案”出场的文化基因探析[J]. 张雄,朱璐,徐德忠.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1)
[5]郭沫若孟子学研究初探[J]. 张少恩. 中华文化论坛. 2018(12)
[6]儒家的伦理叙事[J]. 文贤庆. 伦理学研究. 2018(05)
[7]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J]. 王钧林.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8]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J]. 孙向晨. 文史哲. 2017(03)
[9]超越社群主义的群己观——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的群己之辨及其现代意义[J]. 王正. 道德与文明. 2015(06)
[10]当代中国的哲学精神构建的前提反思[J]. 王南湜.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0)
本文编号:3138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138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