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圣·奥古斯丁的国家起源观
发布时间:2021-10-20 16:27
“人如何在充满罪恶的现世中生活?”圣·奥古斯丁回答了一整套政治神学。作为一名教父而非政治理论家,他的论辩不免繁复而散乱。后世学者对他的阐释也是千差万别,甚至得出“奥古斯丁持消极政治观”与“奥古斯丁持积极政治观”两种针锋相对的结论,本文认为两派观点对立的原因在于概念界定和论述框架的不同,但都存在难以沟通神学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因此,本文突破以往研究视角的困境,以《上帝之城》为核心文本,通过对奥古斯丁的人性假设进行总结和提炼,使用“分离状态”这一新的概念和“意志-罪-分离-国家”这一新的逻辑链条,将奥古斯丁对国家起源问题的分散论述进行了独特的整合——意志和罪的设定为国家起源问题立下了神学根基,而“分离状态”则衔接了从此根基上推导出国家特征的政治环节。由此得出结论:奥古斯丁的国家观的核心是“国家起源于分离状态”,正是它决定了国家的权能以及人应当如何对待国家等一系列基督教传统信仰,也正是它将奥古斯丁思想中的神学设定与政治观念进行了有机的连接。奥古斯丁的政治神学对于古典时代的变革和近代的连续性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国家起源的问题来切入奥古斯丁的政治神学,运用了由人性假...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奥古斯丁及其政治神学
1.2 研究动态述评
1.3 本文的选题、思路及价值
1.4 关于几个相关概念的说明
第2章 国家起源的人性假设:从“罪”到“分离状态”
2.1 意志之“恶”——罪的根源
2.2 始祖之“罪”——分离状态的神学前提
2.3 世人之“分”——国家的起源
2.3.1 身心之叛
2.3.2 诸神之争
2.3.3 人人之别
2.3.4 天地之害
第3章 国家起源的政治推论:属地的和平
3.1 国家的建立
3.1.1 国家的建立过程
3.1.2 亲情关系
3.1.3 政治关系
3.1.4 上帝的权能
3.2 国家的特征
3.2.1 世俗生活与灵性生活之分
3.2.2 国家的权能限于世俗生活
3.3 人应当怎样生活
3.3.1 在和平中永生
3.3.2 客居
3.3.3 博爱
第4章 结语:奥古斯丁政治神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基督教的神圣原则[J]. 田薇. 世界宗教研究. 2006(02)
[2]罪恶与自由意志——奥古斯丁“原罪”理论辨析[J]. 赵林. 世界哲学. 2006(03)
[3]现代政治哲学的世俗化建构——霍布斯政治理论的神性与俗性[J]. 暴景升. 天津社会科学. 2006(02)
[4]古今之争与古典政治哲学[J]. 郑兴凤. 浙江学刊. 2006(02)
[5]从“上帝之城”到西欧权力制衡的政体建构[J]. 陈俐,唐尚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原罪”释疑[J]. 高喆. 宗教学研究. 2005(03)
[7]“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之解读[J]. 罗月领,韩振,窦大海.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8]社会的人——比较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J]. 郝松山. 前沿. 2005(07)
[9]试论奥古斯丁著作中的意愿(voluntas)概念——以《论自由选择》和《忏悔录》为例[J]. 吴天岳. 现代哲学. 2005(03)
[10]现代奥古斯丁研究[J]. 周伟驰. 现代哲学. 2005(03)
本文编号:3447234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奥古斯丁及其政治神学
1.2 研究动态述评
1.3 本文的选题、思路及价值
1.4 关于几个相关概念的说明
第2章 国家起源的人性假设:从“罪”到“分离状态”
2.1 意志之“恶”——罪的根源
2.2 始祖之“罪”——分离状态的神学前提
2.3 世人之“分”——国家的起源
2.3.1 身心之叛
2.3.2 诸神之争
2.3.3 人人之别
2.3.4 天地之害
第3章 国家起源的政治推论:属地的和平
3.1 国家的建立
3.1.1 国家的建立过程
3.1.2 亲情关系
3.1.3 政治关系
3.1.4 上帝的权能
3.2 国家的特征
3.2.1 世俗生活与灵性生活之分
3.2.2 国家的权能限于世俗生活
3.3 人应当怎样生活
3.3.1 在和平中永生
3.3.2 客居
3.3.3 博爱
第4章 结语:奥古斯丁政治神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基督教的神圣原则[J]. 田薇. 世界宗教研究. 2006(02)
[2]罪恶与自由意志——奥古斯丁“原罪”理论辨析[J]. 赵林. 世界哲学. 2006(03)
[3]现代政治哲学的世俗化建构——霍布斯政治理论的神性与俗性[J]. 暴景升. 天津社会科学. 2006(02)
[4]古今之争与古典政治哲学[J]. 郑兴凤. 浙江学刊. 2006(02)
[5]从“上帝之城”到西欧权力制衡的政体建构[J]. 陈俐,唐尚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原罪”释疑[J]. 高喆. 宗教学研究. 2005(03)
[7]“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之解读[J]. 罗月领,韩振,窦大海.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8]社会的人——比较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J]. 郝松山. 前沿. 2005(07)
[9]试论奥古斯丁著作中的意愿(voluntas)概念——以《论自由选择》和《忏悔录》为例[J]. 吴天岳. 现代哲学. 2005(03)
[10]现代奥古斯丁研究[J]. 周伟驰. 现代哲学. 2005(03)
本文编号:3447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44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