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科学、技术与政治的社会契约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5:09
  论文以二战以来美国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线索,探讨了两者之间契约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展现了在美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科技与政治之间所呈现的一种物质经济关系,体现为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一般表现为委托与代理。通常政治主体是科技活动的委托者和资助者,科技主体则充当受托者或代理者,承担着政治主体委托的研究项目和科技活动。而由于科学与技术之间多元的关系,导致了政治在处理科学、技术之间关系的差异。1944年下半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那年,罗斯福总统要求当时的战时科学研究与开发局局长万尼瓦尔·布什预测科学在和平年代的作用。五年以后,布什报告中提出的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之关系的观点,成为战后几十年里国家科学政策的基础。布什用两句格言说明了关于基础研究的表述。第一句是“基础研究的实施不考虑实际结果”,这一句论述表明:基础科学一旦受命于不成熟的实际应用目标,就会断送它的创造力。布什看到了就研究目标而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进而认识到基础和应用研究内在的分离.如果说布什的第一句格言表达了战后范式的静态形式,那么他的第二句格言则为动态形式奠定了基础。他写道:“基础...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国外研究的梳理
    2 国内研究现状
    3 解题及论文的结构与安排
1 契约关系是科技与政治之间的基本关系
    1.1 科学与技术
    1.2 什么是政治?
    1.3 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契约关系
2 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
    2.1 科学进步是必不可少的
        2.1.1 向疾病作斗争
        2.1.2 保障国家安全
        2.1.3 提供充足就业
    2.2 科学是政府应当关心的事情
        2.2.1 美国:政府与科学间的关系回顾
        2.2.2 只有政府才能承担军事研究
        2.2.3 政府关心科学的发展是战后重建的需要
        2.2.4 政府关心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需要
    2.3 政府与科学的事实契约关系
        2.3.1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分离
        2.3.2 支持基础科学
        2.3.3 科学与政府的事实契约关系:政治的资助与科学共同体的自由
    2.4 小结
        2.4.1 技术创新完全依赖于基础科学的进步吗?
        2.4.2 科学的目标是否会自发实现?
        2.4.3 谁来保证研究的诚信和效益?
3 巴斯德象限: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
    3.1 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的可能性
        3.1.1 科学史的发现
        3.1.2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之间多元的关系
        3.1.3 基础科学的进步不能决定技术创新的成功
    3.2 巴斯德象限
        3.2.1 早期的异议
        3.2.2 巴斯德象限
        3.2.3 双轨道动态模型
    3.3 政府与科学之间新的契约关系
        3.3.1 战后政府与科学之间契约关系的倒塌
        3.3.2 新契约关系的建制化
        3.3.3 新契约关系要兼顾研究的科学前景和社会前景
    3.4 小结
        3.4.1 巴斯德象限是充分的吗?
        3.4.2 新的科学与政治的契约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3.4.3 如何保证研究的科学前景和社会前景相统一?
4 在科学与政治之间:保证研究的诚信与效益
    4.1 失去诚信的契约
        4.1.1 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4.1.2 政治规范监督的不到位
        4.1.3 科学精神的缺失
    4.2 不能保证效益的契约
        4.2.1 契约目标的不一致
        4.2.2 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专家的自由自主性
        4.2.3 科学技术研究的非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4.3 保证研究的诚信和效益
        4.3.1 完善监督激励机制
        4.3.2 培育科学精神
        4.3.3 有机的边界组织
    4.4 小结
        4.4.1 政治对科技意味着什么?
        4.4.2 科技对政治的委托负有怎样的责任?
        4.4.3 边界组织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5 余论:中国——构建科技与政治的和谐关系
    5.1 推进以科学为基础的自主技术创新政策
    5.2 重视治理科研不端行为
    5.3 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承担的课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的组织模式初探[J]. 董金华,刘凡丰.  中国软科学. 2008(03)
[2]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述评[J]. 曹南燕.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7(01)
[3]科学的社会契约论及其新发展[J]. 董金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06)
[4]新巴斯德象限:高科技政策的新范式[J]. 刘则渊,陈悦.  管理学报. 2007(03)
[5]皮克林的科学实践观初探[J]. 王娜,吴彤.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07)
[6]战后美国科学政策的形成[J]. 樊春良.  科学文化评论. 2006(03)
[7]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8]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J]. 魏屹东.  中国软科学. 2006(01)
[9]另眼看默顿科学社会学[J]. 马来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10)
[10]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三大主体角色新动向的启示[J]. 董金华.  科学学研究. 2005(05)



本文编号:3455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455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5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