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近代早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社会政治哲学效应

发布时间:2021-11-27 20:16
  与市民社会在16世纪以来就作了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相适应,近代市民社会理论亦是在16-17世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从马基雅维利到洛克的200多年里,近代市民社会理念所悄然发生的一个深刻变化就是从国家理念向社会理念、从君主权力向公民权利的倾斜,而这种变化背后更深刻的内容则是国家与社会、政治与道德、专制与自由、政治与经济由原来的高度重合走向相互分离转变的趋势。得益于这种历史转变,近代市民社会理论才能够在18世纪的裂变中大踏步走向成熟并在19世纪的聚变中走向综合,由黑格尔开创的社会政治哲学也才在马克思的批判继承中被改造成了一条把政治上层建筑的本质性导回社会现实并使社会现实立足于自身之上的社会政治哲学道路。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用“人的眼光”观察社会和国家
二、以公民哲学为政治基础的哲学信念
三、近代早期市民社会理论的社会政治哲学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视阈及其现实意义[J]. 刘荣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6(01)
[2]黑格尔法哲学与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哲学奠基[J]. 吴晓明.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1)
[3]对“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的历史考察[J]. 张康之,张乾友.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3)
[4]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J]. 方朝晖.  中国社会科学. 1994(05)



本文编号:3522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522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5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