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交往理性视角下的公共行政范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02 21:42
  文章分析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研究(主要以威尔逊的行政理论和韦伯的官僚化行政组织理论为主流)的基本特征,指出传统公共行政学研究注重工具理性,忽略了价值理性;仅仅强调行政体制制度化一面,忽视了人性与制度的关系,从而使公共行政学研究在公共行政实践中面临着持续性的范式危机。通过对后工业社会的语言哲学家及社会批判哲学家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的引入与阐释,不难发现这种后工业社会的语言哲学为公共行政学研究创造了语境分析,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工具理性思维模式的超越。 以交往理性为视角重构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讲,突破了传统范式研究的困境。交往理性以人的社会行为的主体间性为特征,强调主体间通过语言沟通、协商、互动达成“共识”,以此调节人际行为。它为后工业社会的公民参与和民主理论提供了新的语境基础。文章认为交往理性视角下的公共行政学范式特征是一种公民参与式的民主行政论。强调公民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参与性。对公民在公共行政中参与机制的实质及其实践路径的理性分析,得出一种参与式的民主行政观在后工业社会具有可行性,是实现公共行政学范式转移的必然选择,从而达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相统...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工具理性视角下的传统行政学研究理论透视
    一、行政学的产生和威尔逊的行政理论
    二、韦伯官僚化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对传统行政学研究范式的反思
第二章 公共行政学研究语境的转移
    一、对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的梳理
    二、交往理性作为公共行政学语境分析的意义
第三章 交往理性视角下的公共行政范式特征
    一、民主化与民主行政:当代公共行政范式转换的径途
    二、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两种不同民主行政观的比较研究
    三、构建公共行政中公民参与机制的理性思考
第四章 交往理性对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实践的意义
    一、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二、交往理性对中国行政改革实践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10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4010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e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