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爱、脆弱性与好生活 ——亚里士多德德性友爱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13 19:56
现代道德哲学将理性放在一个至高的地位,将理性作为道德的根源。现代道德哲学的这种普遍理性承诺了一种不偏不倚,也就是说人是按照规则行动的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有特殊。面对现代道德哲学对不偏不倚的承诺,当代道德哲学家威廉姆斯、纳斯鲍姆指出特殊的情感、运气等也在道德生活中发生作用。从而引发了一场不偏不倚与友爱之间的论证。然而,由于现代道德哲学高扬理性,关注人的行动和行动的规则,从而忽略了人的德性的培养,忽略了人的内在心灵秩序问题,进而导致人类生活的整体性危机。为了解决现代道德哲学带来的这些问题,德性伦理学家指出恢复德性伦理学,回到亚里士多德,因此友爱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在现代道德哲学的问题与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不偏不倚与友爱的争论中,回到亚里士多德,成为解决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出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纳斯鲍姆提出友爱是作为“关系性的善”,善是脆弱性的。友爱的关系性,善的脆弱性呈现出人对外在东西的依赖,说明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者,突出人的情感、运气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尽管,纳斯鲍姆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情感理论,但是她纠现代道德哲学之偏的路走向了另一种偏颇。为了解决现代道德哲学带来的问题,应该回到亚里士多德...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与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一、亚里士多德友爱的当代境遇:善的脆弱性与作为“关系性的善”的友爱.
(一)善的脆弱性:情感与运气
(二)友爱:“关系性的善”
(三)友爱的脆弱性:理性的有限性
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德性友爱
(一)古希腊的友爱:爱欲与友爱
(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德性之爱
(三)友爱与幸福
三、亚里士多德友爱的当代意义
(一)纳斯鲍姆“善的脆弱性”的意义:对亚里士多德“情感”的发展
(二)亚里士多德与纳斯鲍姆的对话:理性与情感的张力
(三)回到亚里士多德:整体性的好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34035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与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一、亚里士多德友爱的当代境遇:善的脆弱性与作为“关系性的善”的友爱.
(一)善的脆弱性:情感与运气
(二)友爱:“关系性的善”
(三)友爱的脆弱性:理性的有限性
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德性友爱
(一)古希腊的友爱:爱欲与友爱
(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德性之爱
(三)友爱与幸福
三、亚里士多德友爱的当代意义
(一)纳斯鲍姆“善的脆弱性”的意义:对亚里士多德“情感”的发展
(二)亚里士多德与纳斯鲍姆的对话:理性与情感的张力
(三)回到亚里士多德:整体性的好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34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4034035.html
上一篇:密利本德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阐释与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