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

发布时间:2017-06-20 13:18

  本文关键词: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大敌。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的匮乏,更是因人类社会的结构、功能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而滋生的一个肿瘤。“贫困”究竟是什么?“社会排斥”又是什么?它与“贫困”究竟是什么关系?如何在社会政策领域运用“社会排斥”的概念?这都是中国的社会政策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从对“贫困”概念的最基本的解释入手,探讨一下20世纪以来对于贫困概念解释的发展变化。然后,再来看看在国际社会政策研究领域,是怎样从对“贫困”的研究中派生出“社会排斥”的概念来的。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社会政策 社会排斥 贫困问题
【分类号】:D035
【正文快照】: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大敌。长期以来,对待贫困问题,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资源与财富的匮乏。因此推想,只要物质财富丰富起来,,贫困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克服。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物质财富已经相当丰富。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市场机制大大地提高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勇;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黄秀铃,吴再发;城市新贫困群体解困问题初探[J];理论与当代;2004年12期

3 于秀丽,姚建平;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J];长江论坛;2005年05期

4 熊滨,刘桂莉;我国城市贫困阶层的形成及其制度性、政策性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5 杜亚娜;;“三农”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6 王蓓;;略论下岗职工的基本状况及其与失业的并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金太军,张劲松;城市变迁中弱势群体权益的公共政策保障[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陈立中;张建华;;中国城镇主观贫困线测度[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9 吴瑕;;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政策缺陷及走向[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洪泸敏,章辉美;论四种类型的贫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阳荣威;;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救助[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源源;中国农村扶贫瞄准问题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2 李文;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王大超;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柴华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D];西北大学;2003年

5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张思奇;中国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曲蕾;居住整合:北京旧城历史居住区保护与复兴的引导途径[D];清华大学;2004年

9 杨冬民;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10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红;知识贫困的现状分析与教育治贫的策略建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池慧灵;农村居民患病行为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谷虹;城镇贫困人口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王月清;印度瓦杰帕伊政府时期的经济改革[D];西北大学;2008年

5 吴稼稷;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世文;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排挤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佳;我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潘晓思;城市贫困的社区社会救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景晓芬;中国乡村社区成员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叶普万;中国贫困问题研究大纲[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诚;;和谐社会论域下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与政策选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戴香智;熊英;;殡葬改革社会政策梗阻现象探析——以H省W市Z村为例[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7期

3 谢云鹏;;基于质性研究对孤寡老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2期

4 张浩淼;;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新思考——基于发展型模式的视角[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付曦;;城市“低保”参保对象社会排斥的制度性因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6 唐钧;;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是一个政治抉择[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5期

7 郁建兴;;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社会政策与体制机制[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8 刘志军;陈建胜;;救助管理制度的实践与社会反响——以浙江省三个地市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文祥;;“四方共建”与社会管理模式创新[J];新长征;2011年08期

10 韩寒;;新论摘编[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经纶;;社会政策学视野下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从身份本位到需求本位[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谭建光;朱莉玲;;志愿服务与社会政策的演变——以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案例的研究[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3 彭宅文;;残疾、社会排斥与社会保障政策的干预[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明学;李海泉;;提高依法管理社会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军鹏;;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6 李伟梁;;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陶学荣;朱旺力;;浅谈政府社会职能的构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8 严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创新[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滕振军;;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政府能力提升[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忠民;;谨防公权的扩张[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炳耀;“积极社会政策”的核心是生计维持[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蔡若愚;普遍福利呼唤新的社会政策[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中国社会政策创新评选专家委员会;社会政策在创新中成长[N];中国社会报;2010年

4 朱锦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升级换代中国社会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2009年度 中国社会政策八大优秀事例[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全国政协常委 邓伟志;重视制定社会政策[N];人民日报;2005年

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田新元 特邀嘉宾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丁元竹;制定完善的社会政策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记者 朱小兵;全市领导干部论坛举行[N];台州日报;2010年

9 主讲人:田中洋子;德国的社会政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记者 龙昊;慈善发展需要改善政策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许光;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福利经济视角下的城市贫困群体现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韩经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棉管;行动中心制度主义:重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楼苏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及其逻辑[D];浙江大学;2009年

5 盛志宏;社会政策与社会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路学仁;当今中国城市乞丐问题的构成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慧;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构建[D];四川大学;2007年

2 徐建伟;观念适应性转型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黄蓉;贫困边缘家庭的社会排斥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鑫;草根型民间慈善组织身份认同的社会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金青兰;“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城市乞丐问题[D];吉林大学;2006年

6 蔡霞;论我国社会政策中的政府责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梁璧璋;地方政府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曹燕;西安市城区贫困群体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松锦;论转型期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邢瑶;信息技术背景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5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465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4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