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之音—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8:28
本文关键词:共和之音—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研究
【摘要】:德裔学者汉娜阿伦特,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最具原创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她在反思现代性危机与公共领域衰落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富有创造性的“公共领域”理论,推动了“公共领域”的概念化,以此拉开了二十世纪晚期共和主义复兴运动的大幕,使这一西方最古老的政治思想传统重新成为欧美政治学界讨论的核心议题。阿伦特以其富有生气的理论和敏锐独到的见解为当代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但是不同于严格意义的“政治哲学家”,她的思想不遵从任何既有体系,,行文多头并叙、涉猎庞杂,往往令研究者难窥其真意。为了更真切地展现这位伟大思想家的理论建树,并揭示某些国内研究者已有涉及,但尚待进一步阐明的理论特质,笔者将以公共领域主题为切入点,重塑其政治思想脉络。 纳粹德国统治下的恐怖经历与二战前后整个世界发生的巨大变革,对于阿伦特选择关注公共领域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她看来,极权主义政府之所以是人类最彻底、最绝望的一种经验,在于其瓦解一切人际空间,抹除人的个体性,剥夺保障我们感知自身所拥有的经验的能力——“共同感觉”(common sense)。这些公共领域生活基础性要素的失去,不仅造成公共领域的崩坏,并且最终殃及私人领域,从而彻底取消了个体的存在意义。以此为思考起点,本文将围绕阿伦特构建公共领域理论的背景及缘由,她对公共领域的定义及该领域所涉内容,以及在公共领域日渐衰落的背景下如何创建并维系公共领域等三个问题,以公共领域概念为轴心整合阿伦特各阶段的政治思想及理论。 阿伦特认为,从自然必然性和生活苦难中解脱出来的人们,以复数性的政治活动创建出公共领域。在这个共同世界中,每个人都在向其他人彰显自身的独特性。法律等制度规范着人们的公共生活,同时在公共生活中,人们依据环境以言说和行动实现对各项制度的创制与更新,而这些言行最终将被旁观者叙述成为历史。与之相对,所有与社会及物质生产相关的内容则被排斥在公共领域之外,一旦维系个体生命和种群存续的活动获得公共性,公共领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的兴起。但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有时涉及开创新事物体验和建立持久政治结构两种因素的革命精神,会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复兴政治生活。 对于依然没有摆脱极权主义阴云的现代人而言,这些通过分析公共领域中曾经存在过的诸种现象而得出的论断,不仅是对于古典共和主义的重大发展,更揭示出了存在于人自身中的希望。对黑暗时代有着切肤体验的阿伦特一直期望建立起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却只有追求不朽者乐于置身其中的公共领域,这将是一片保留希望和自由之地,在其中共享行动和言说的人们随时可能打破因果之链,为人类开启一段卓越的历史。
【关键词】:公共领域 行动 自由 共和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20
- (一)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9-14
- (二) 研究现状概述14-18
- (三) 研究方法和本文框架18-20
- 第一章 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的缘起20-32
- (一) 剖析极权主义20-28
- (二) 反思现代性28-32
- 第二章 阿伦特对公共领域的界定32-48
- (一) 阿伦特的行动理论32-37
- (二)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37-39
- (三) 政治——公共领域的议题39-44
- (四) 自由——公共领域的意义44-48
- 第三章 公共领域的重建48-64
- (一) 重建的基础48-57
- (二) 复兴的方式57-64
- 结论64-71
- 参考文献71-78
- 作者简介78-79
- 后记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为桂;;寻找失落的革命精神:古典共和主义的理路——读汉娜·阿伦特《论革命》[J];东南学术;2010年06期
2 陈旭玲;;对“公共领域”的仰视[J];天府新论;2006年04期
3 周威锋;公共领域的概念:从阿伦特到哈贝马斯[J];浙江学刊;2002年03期
4 吕倩;;公共领域的复兴——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理论导报;2010年09期
5 吴yN;;浅析公共领域的概念[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8期
6 敬海新;;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思想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7 孙e
本文编号:684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8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