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17 06:01
本文关键词: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动态发展
【摘要】:如何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特征,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大生产高度发达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的前提下,将会发生社会变革,建立新制度和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他们称之为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非常丰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取消了商品生产和交换;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阶级和阶级差别消失,“政治国家”逐步消亡;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每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类实现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列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他一方面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一般看法,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的特征有了新的认识。他在十月革命时期提出“计算和监督就是社会主义”;认为国内战争时期“合理和平均地分配粮食”是社会主义的原则;新经济政策时期他又提出被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事物就是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据,根据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了经典作家的理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的“压倒一切的标准”;判断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及社会主义本质论。江泽民根据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和进步、更加和谐的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在江泽民有关思想的基础上,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科学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出“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他们都是从社会实践出发认识社会主义的,动态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标准,对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和指导社会主义实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动态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33.4;D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前言8-12
-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思想12-20
- 第一节 建立未来理想社会的两个前提12-13
- 一、大工业的高度发达是“一种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12-13
- 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是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革命性因素13
- 第二节 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13-16
- 一、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13-14
- 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14
- 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4-15
- 四、阶级和阶级差别消失,“政治国家”消亡15
- 五、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15-16
- 六、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16
- 第三节 关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态度16-20
- 一、抽象地、原则性地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特征16-17
- 二、反对制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完善的方案17-20
- 第二章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理论20-28
- 第一节 在不同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话语20-25
- 一、十月革命前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社会特征思想的继承20-23
- 二、十月革命时期提出“计算和监督就是社会主义”23-24
- 三、国内战争时期提出“合理和平均地分配粮食”是社会主义的原则24
- 四、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被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事物就是社会主义24-25
- 第二节 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征问题上观念的灵活性25-28
- 一、观念的转变和理论的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26
- 二、从俄国实际出发实现对社会主义特征认识的变化和深化26-28
- 第三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中蕴含的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思想28-36
- 第一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理论的贡献28-33
- 一、重视社会主义生产力问题28-30
- 二、提出社会公平的思想30-33
- 第二节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消极的思想认识33-36
- 一、用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来界定社会主义33-34
- 二、将阶级斗争作为左右全局的根本任务34-36
-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理论在当前的新发展36-49
-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见解36-42
- 一、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是“压倒一切的标准”36-38
-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价值标准38-39
-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理论的升华39-42
- 第二节 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认识42-45
-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进步和更加和谐的社会42-43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对社会主义特征的展现43-44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认识社会主义的特征44-45
- 第三节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理论创新45-49
- 一、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科学发展45-46
- 二、“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46-47
-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对社会主义特征理论的新发展47-49
- 第五章 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科学方法和现实意义49-57
- 第一节 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特征应该掌握的科学方法49-55
- 一、从社会实践出发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49-52
- 二、动态地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52-55
- 第二节 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现实意义55-57
- 一、有利于摆脱“左”的思想影响,正确地进行改革开放55-56
- 二、有利于理论创新,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宝库56-57
- 参考文献57-60
- 结语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冷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11期
本文编号:687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8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