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科学测量中的指数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治科学测量中的指数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政治现象纷繁复杂,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它们,又如何客观地评价它们?传统的政治学者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现实政治进行价值判断,并试图建构出自己的“理想国”。然而随着行为主义的发展,政治科学逐渐取代政治哲学成为人们认识和评价政治的有效方法。政治科学是人们对政治现象的科学思考方式,它以确定性的概念或实证性的现象为基础,对政治关系进行系统性的描述和逻辑化的阐释。然而,一旦人们对政治概念或现象的认识不统一,那么政治科学就依旧停留在概念争辩层面,仍然是一种伪科学。所以政治科学的第一步就是用测量的方式终结概念之间的无意义之争,具体来说这是由概念化和操作化得以实现的。相较于其他学科领域,政治学更多的是抽象的概念或宏观的现象,而且各个政治共同体差异明显。这无疑对测量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数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从本质上来讲,指数法是人类思维进化的表现,它所特有的量化思维、系统思维、比较思维和实用思维,恰好符合政治测量的独特要求。该方法通过降维与计算的逻辑,因循一系列的测量技术或程序实现了政治概念的描述、评价、指示以及预测的效用。指数法作为政治科学测量的认识论工具,本身具有科学性。然而,在政治学这个特殊领域,所有的认识始终无法摆脱意识形态的渗透,政治科学指数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当前西方几乎垄断政治指数的形势下,“西方中心论”开始披上合法的外衣。在指数工具利用、技术设计、结果表达上,西方国家均存在有偏测量。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被严重低估,指数霸权成为新的一种压迫形式出现在外交场合、媒介平台、智库机构和学术组织中,有些甚至还引发了国际冲突。如何科学地测量与评估各国政治,并且促进世界秩序的和谐与人类政治的发展,是政治指数测量法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这就需要在构建政治科学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坚持特定的原则,遵循科学的步骤,甄选适合的方法论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历了近四十年的稳定发展,也取得了长久的进步。然而,这样的成果并没有在西方主导的政治指数中客观地反映出来,反而被压制得更低。同时中国政治指数构建相对较晚,与西方政治指标体系存在较大差距,这严重制约了中国政治指数“走出去”的进程,也不利于中国国际政治话语权的提升。鉴于此,中国政治科学指数构建应建立在本国政治发展和世界和平有序的起点上,采取研究团队的协同配合、方法论的分类与融合、数据库的开发与拓展、国际成功指数的借鉴等措施,朝着创新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借助指数“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国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
【关键词】:政治科学 测量 指数 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言9-20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0
- (一)理论价值10
- (二)现实意义10
- 三、文献综述10-16
- (一)政治科学测量的研究11-14
- (二)政治指数研究:理论和应用14-16
- 四、主要研究方法16-17
- (一)文献法16
- (二)比较分析法16
- (三)类型学分析16-17
- (四)归纳法17
- 五、论文结构17-18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8-20
- (一)方法论层面的突破18
- (二)理论层面的突破18
- (三)应用层面的突破18-20
- 第一章 认识论和工具论视野下的指数20-29
- 一、指数的概念、发展及类型20-24
- (一)指数的概念20
- (二)指数的发展20-21
- (三)指数的类型21-24
- 二、指数的思维逻辑24-27
- (一)量化思维24-25
- (二)系统思维25
- (三)比较思维25-26
- (四)实用思维26-27
- 三、指数的应用导向27-29
- (一)描述导向27
- (二)评价导向27-28
- (三)指示导向28
- (四)预测导向28-29
- 第二章 政治科学测量与指数应用中的“政治”29-43
- 一、政治测量与指数设计的层级29-31
- (一)技术处理29
- (二)理论内核29-30
- (三)价值取向30-31
- 二、西方政治指数测量的应用31-38
- (一)价值领域31-34
- (二)结构领域34-36
- (三)实践领域36-38
- 三、西方政治指数的有偏测量38-40
- (一)工具主义下的有偏性38
- (二)技术设计中的有偏性38-39
- (三)结果表达上的有偏性39-40
- 四、指数“三观”修正认知偏差40-43
- (一)客观与统一41
- (二)多元与尊重41-42
- (三)激励与鞭策42-43
- 第三章 政治科学的测量与指数构建43-57
- 一、指数构建的原则43-44
- (一)科学性43
- (二)可行性43-44
- (三)系统性44
- 二、指数的系统构成44-46
- (一)理论预设44-45
- (二)构成元素45
- (三)结构关系45-46
- 三、政治指数构建的步骤与方法论选择46-57
- (一)指数对象、样本与目标的确定46-47
- (二)指标集合的设置47-50
- (三)指标的同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50-51
- (四)指标权重系数的赋值51-55
- (五)信息合成55-57
- 第四章 中国话语权提升的指数发展路径57-64
- 一、中国政治科学指数构建的起点57-58
- (一)本国政治发展57
- (二)世界和平有序57-58
- 二、中国政治科学指数构建的措施58-61
- (一)研究团队的协同配合58
- (二)方法论的分类与融合58-60
- (三)数据库的开发与拓展60
- (四)国际成功指数的借鉴60-61
- 三、中国政治科学指数构建的方向61-64
- (一)创新化61-62
- (二)社会化62
- (三)国际化62-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平;杨作毅;;居民幸福感的测量——关于北京居民幸福指数的编制与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潘隹;;关于构建福州市幸福指数工作体系的初步设想[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雪爱柔;;满城尽带“指数”甲[J];社会观察;2007年02期
4 刑占军;;幸福指数是生活品质的重要量度[J];杭州通讯;2006年10期
5 雪爱柔;;当我们进入指数时代[J];心理与健康;2007年09期
6 罗新阳;;幸福指数:和谐社会的新追求[J];桂海论丛;2006年06期
7 王枫;田萍;;“中国指数”高调登场[J];华人时刊;2008年02期
8 ;2009~2010中国综合小康指数:69.7[J];小康;2010年12期
9 战颖;;道德指数带给中国上市公司的伦理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4期
10 林喜洋;;加快科学发展 提高幸福指数[J];衡阳通讯;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第五章 2002年世界和中国现代化指数 第二节 2002年中国现代化指数[A];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C];2005年
2 马妍;何苗;邢星;金晶;何钦成;;H指数与类H指数应用于优秀科技人才遴选的可行性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陆钟武;王鹤鸣;岳强;;脱钩指数的理论研究——及脱钩曲线图和国家级实例[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大会报告)[C];2010年
4 周海春;;中国营养产业指数构建思路[A];第二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5 李易凡;孟敬芝;;寿险市场与证券指数相关性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寿险市场的实证分析[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6 高娅娜;;商业发达指数及吸引力指数的计算与应用[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陈建明;章丽君;崔明娟;祝佳;;证券指数频率分布分析方法[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8 徐涛;应益荣;;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及风险控制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袁雪丽;卓志鹏;王俊;刘小立;吕美霞;徐健;;深圳市成人体质指数和腰围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3年第3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璐;沪深300行业系列指数今日正式发布[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记者 王瑾;上海新增四项民生气象指数[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周松林;14只指数明年初发布[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王玉姗 记者 江芸涵;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N];四川日报;2013年
5 实习记者 鲁畅;本市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N];北京日报;2013年
6 记者 刘文波;广虚50指数和第二代中航军工指数发布[N];中国航空报;2014年
7 杨学聪;沪深300行业系列指数昨正式运行[N];北京日报;2007年
8 陆星;中证200等四指数即将发布[N];证券日报;2006年
9 周松林;沪深300行业指数今日发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王斌;中证指数公司发布10只沪深300行业指数[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福刚;县域幸福指数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焦鹏;现代指数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赵勇;中国指数基金绩效与风险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潘娜;波动指数:理论、方法和在我国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俭富;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指数跟踪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章飙;中国股票指数期货:标的指数与合约设计[D];厦门大学;2001年
7 刁一娜;中纬度负指数环流与阻塞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郭洪伟;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9 郭红领;中国房地产信心指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李学文;湖南省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泽平;交通出行指数与公共交通设施运行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马雪筠;中国城市摩天指数及其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李明;U型拆卸线平衡问题的混合人工蜂群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鑫;基于施引期刊差异的h型指数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郭嵘;我国开放型指数基金投资绩效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陈静;基于景气指数的航运市场预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彭善琴;基于波动率指数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李栋玉;创业板指数日内波动特性的分时段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武秀秀;BDI指数与中美股市关联性的比较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曾云涛;克强指数与我国股市关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01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0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