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德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8-19 21:27

  本文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德育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中道 理性 实践 和谐德育


【摘要】:在日益功利化、物欲化的现代化背景下,如何恢复德性在当代道德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们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紧要关头,如何充分挖掘中道思想的和谐内涵,运用中道德性思想来为我们和谐德育服务,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关心和思考的问题。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具有许多与当代我们德育相契合的价值旨趣,无论是对于德育理论研究还是德育建构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理论内涵进行挖掘和逻辑分析,整合出具有时代价值的要素,试图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之下,探究中道思想与和谐德育相承接的合理路径,对进一步加强和谐德育,寻找相关措施,改善德育效果,进而提升人们道德境界作一个尝试性的分析和梳理。本文由引言与正文一共五个部分组成: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对论文背景进行一个概括梳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选题的意义缘由;对本文的创新之处、行文特色以及难点问题和研究方法进行一个初步点明;对国内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一个梳理;并对本文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一个简单的界定。本文的第一章,对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产生的背景进行一个大致梳理分析,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德性思想的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一个分析介绍,为后面的阐述论证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对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的特点进行一个介绍分析和时代述评。本文的第二章,进入本文的中心环节,以度为切入点,揭示中道思想的本质特性,阐述度在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中的独特内涵及地位,分析中道思想与度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中道的形成与亚里士多德度的概念是密不可分的,其本质上是一种把握适度的和谐思想,并对如何把握中道从度的角度进行一个细致的阐述。本文的第三章,从实践的角度对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和研究,这里抓住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的实践特质,从实践赋予中道的性质、实践使得中道成为现实以及实践的出场标志中道的完成进行分析,揭示出中道择取的内在机制是实践智慧,更重要的是中道的目的不仅蕴育于实践之中,更在于实践本身就是中道目的的一种形式,这对于我们加强实践教育与重视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第四章,进入本文的难点与重点部分,在基于前面对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的精髓价值进行一个时代的挖掘与提炼,分析中道思想与和谐德育共同的旨趣,抓住中道适度、理性、实践的精髓,寻找与当代和谐德育相结合的路径,力求在这一过程中为实现中国文化强国战略、改善现代德育困境、构建新时期和谐德育和社会个体人格完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借鉴。
【关键词】:中道 理性 实践 和谐德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91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3
  • 引言13-23
  • (一)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13-16
  • 1. 理论意义13-14
  • 2. 实践意义14-15
  • 3. 本文的创新之处15
  • 4. 本文的研究方法15-16
  • (二) 研究综述16-20
  • 1. 国内研究综述16-18
  • 2. 国外研究综述18-20
  • (三) 相关概念界定20-23
  • 1. 德性与中道关系20-21
  • 2. 实践智慧21
  • 3. 和谐德育21-23
  • 一、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概略23-33
  • (一) 德性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3-25
  • 1. 城邦政治背景塑造德性思想的价值追求23
  • 2. 工商业经济背景奠定德性思想的物质基础23-24
  • 3. 繁荣的文化背景充实德性思想的理论来源24-25
  • (二) 德性思想的理论架构25-29
  • 1. 德性思想的理论内涵25-27
  • 2. 德性思想的结构划分27-28
  • 3. 德性思想的逻辑生成28-29
  • (三) 德性思想的特点勾勒29-33
  • 1.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博弈29-30
  • 2.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交错30-31
  • 3. 平等性与等级化的并行31-33
  • 二、中道思想的隐性规定:度33-42
  • (一) 度的释义阐述33-34
  • 1. 中道含义33
  • 2. 度的释义33-34
  • 3. 度的双重性阐述34
  • (二) 中道是对度的俘获34-38
  • 1. 中道是理念中对度的把握34-36
  • 2. 中道是行为中对度的操守36-37
  • 3. 中道在度中与恶互成极端37-38
  • (三) 实现中道的方法38-42
  • 1. 从品质自身来看,两恶相权取其轻38-39
  • 2. 从事物对象来看,应避免沉溺事物39-40
  • 3. 从事物性质来看,警惕快乐的事物40-42
  • 三、中道思想的显性规定:实践42-52
  • (一) 中道的外化在于实践42-45
  • 1. 实践使中道成为人的德性42-43
  • 2. 实践使得中道成为现实43-44
  • 3. 实践标志中道的完成44-45
  • (二) 中道内在择取:实践智慧45-48
  • 1. 实践智慧与中道相辅相成46
  • 2. 实践智慧规划了中道的实现路径46-47
  • 3. 实践智慧为中道的实现提供了保障47-48
  • (三) 中道的目的寓于实践之中48-52
  • 1. 实践作为中道的目的是一种手段48-49
  • 2. 实践作为中道的目的即是本身49-50
  • 3. 实践在于追求中道至善目的幸福50-52
  • 四、中道思想对我们构建和谐德育的启示52-66
  • (一) 中道思想的和谐价值旨趣52-53
  • (二) 中道思想中的适度原则对和谐德育的启示53-58
  • 1. 以适度原则构建人的内心和谐53-54
  • 2. 以适度原则构建和谐主体关系54-55
  • 3. 和谐德育的构建要加强构建和谐介体与环体55-58
  • (三) 用中道思想的理性精神强化和谐德育58-61
  • 1. 在德育目标上坚定全面发展58-60
  • 2. 在德育理念上强化理性教育60
  • 3. 在德育策略上重视理性资源的开发60-61
  • (四) 用中道思想的实践理念践行和谐德育61-66
  • 1. 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实践精神62-63
  • 2. 积极探索和构建实践德育机制63-64
  • 3. 在实践中激发和升华道德需求64-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良;;和谐是一种高境界[J];观察与思考;2002年12期

2 王济干 ,舒欣;和谐社会初探[J];群众;2003年05期

3 张二芳;坚持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4 白津夫;经济和谐与社会和谐[J];w挛胖芸,

本文编号:703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03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