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南宋陈亮“事功”政治思想及其精神价值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07:53

  本文关键词:南宋陈亮“事功”政治思想及其精神价值的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陈亮 事功政治思想 精神价值 现实转化


【摘要】:陈亮南宋著名学者,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卒于宋光宗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是“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是事功政治思想,以当时高度繁荣的理学和南宋时期国势的疲弊赢弱的现实矛盾为基础,以革新现实弊病实现政治事务的健康稳定为核心,倡导一种求真务实的实用之学,提出一种有异于儒学“内圣之道"的价值模式,要求改革社会制度,促进民生和国家普遍利益的增长,以求实现南宋王朝的中兴和统一。其思想大胆而务实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勇敢无畏的正义精神、求真务实的尚实精神、开拓创新的变革精神。 在物质不断丰富,精神价值却相对缺失的今天,陈亮的“事功”政治思想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对现实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团结等各方面都具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通过对陈亮“事功”政治思想内容的梳理,找出陈亮“事功”政治思想蕴含的精神价值,从深层次角度对陈亮事功政治思想精髓的挖掘和掌握,汲取出陈亮思想中的优秀精神价值成分进行现实转化,从而实现其思想理论和现实的完美结合,为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为更好的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助力扬帆,正是本文论述的意义所在。 本文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陈亮“事功”政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思想渊源进行探究,找到陈亮思想的理论源头及现实缘由。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三方面的内容,对陈亮“事功”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主要是对陈亮“事功”思想中蕴含的精神价值进行定位和解读。第四部分,主要在第三部分所蕴含的精神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对陈亮“事功”思想的进一步分析,以实现对其精神价值的现实转化,使陈亮“事功”思想的精神价值符合当代民族精神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陈亮 事功政治思想 精神价值 现实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言8-15
  • (一) 论文的选题及意义8-10
  • (二) 文献综述10-13
  • (三) 研究方法13-15
  • 1. 历史分析法13
  • 2. 文献分析法13-15
  • 一、陈亮“事功”政治思想的背景及渊源探究15-23
  • (一) 陈亮“事功”政治思想形成的背景15-17
  • 1. 社会政治背景15-16
  • 2. 社会经济背景16-17
  • 3. 社会文化背景17
  • (二) 陈亮“事功”政治思想渊源17-21
  • 1. 陈亮“事功”政治思想与先秦百家17-19
  • 2. 陈亮“事功”政治思想与两汉隋唐思想19-20
  • 3. 陈亮“事功”思想与两宋儒法20-21
  • (三) 生平活动与思想历程21-23
  • 二、陈亮“事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23-37
  • (一) “尊王攘夷”与恢复统一23-24
  • 1. “尊王攘夷”宗主“中国”的思想23-24
  • 2. 倡用武力坚定统一24
  • (二) 变革除弊以救国24-31
  • 1. 顺抗金之业图改革之治25-26
  • 2. 变革人治提倡法治26-28
  • 3. 强国安邦首在富民安民及“农商相籍”思想28-31
  • (三) 陈亮的“王霸义利”思想和“成人”思想31-37
  • 1. “王霸义利”之辩31-35
  • 2. “成人”之辩35-37
  • 三、陈亮“事功”政治思想与其精神的分析37-47
  • (一) 陈亮儒家“功利”思想的定位37-38
  • (二) 陈亮“事功”政治思想价值的影响和传播38-40
  • (三) 陈亮“事功”政治精神的解读40-47
  • 1.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41-42
  • 2. 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42-43
  • 3. 勇敢无畏的正义精神43-44
  • 4. 求真务实的尚实精神44-45
  • 5. 变通求治的变革精神45-47
  • 四、陈亮“事功”政治精神价值的现实转化47-57
  • (一) 公民个人品格的塑造47-51
  • 1. 不懈进取,勇敢正义48
  • 2. 学以致用,爱国自强48-49
  • 3. 能力本位,学为成人49-51
  • (二) 社会价值文化的形成51-54
  • 1. 兼收并蓄,除弊取精51-52
  • 2. 注重实践,变通创新52-53
  • 3. 开放包容,进取务实53-54
  • (三) 国家政治文化的发展54-57
  • 1. 实事求是,改革创新54-55
  • 2. 德治法治并举,力求政治民主55
  • 3. 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55-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灿;论陈亮的学术风格[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朱汉民;朱熹陈亮论战的文化意义[J];船山学刊;2001年04期

3 漆侠;浙东事功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思想与朱陈“王霸义利之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丁兴富;浅论陈亮的历史观[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毛锡学,李中琳 ,马尽举;宋代功利主义思想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邵建东;论陈亮精神[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石群;;论陈亮义利观对我国现阶段义利观构建的借鉴意义[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钱茂伟;;浙东学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5年10期

9 钟陵;陈亮朱熹的王霸义利论辩与南宋儒学派之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王凯;陈亮义利观剖析[J];求是学刊;199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健潇;论政治功利主义[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雄;陈亮事功思想与浙商精神的重塑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历昕明;评陈亮的功利主义政治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杨美艳;功利主义的困境和出路[D];西北大学;2008年

4 余武丞;陈亮功利思想新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林海霞;醇儒与英雄——朱熹陈亮论辩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齐成龙;陈亮的经世思想及其思想渊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静;陈亮“成人之道”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5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35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2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