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炳民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7:25
本文关键词:陈仁炳民主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陈仁炳 民主的政治 民主的文化 民主的教育 民主的社会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的那场“反右派运动”扩大化的浩劫,使得我国当时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受到伤害。其中,著名的民主先驱之一、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仁炳先生成为后来未予改正的五个中央级大右派之一。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中央委员,,这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打击。其余四人在1978年之前都已去世,后来也陆续得到实际的平反(例如骨灰进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一定的纪念仪式等)。陈仁炳是五人中唯一的健在者,他只是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但始终没有得到“改正”,成为五人中仅有的一个直到辞世也没能等到被正式平反的人。 其实陈仁炳和其他四人一样,也获得了实际的平反。据说复旦大学后来在对他的生活、住房等各项安排方面都照顾得很好。但时过境迁,究其一生,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致力于为国家的富强和民主而奔走呼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又投身于为人民的解放和自由的革命斗争,是英勇的民主斗士,二十世纪五十年因为在对整风运动有不同的意见被卷入了反右派斗争风波,到晚年治学育人,继续为实现民主的社会孜孜不倦。 本文从陈仁炳先生的家庭出身,读书成才,海外留洋,创办杂志,出书立作,参加民盟,以及卷入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曲折的平反经历和在复旦大学平淡的晚年教书生活等各个方面,试图较为全面的展示他的一生和他一生中最为人关注同时也颇受非议的“民主思想”。虽然晚年生活平淡无奇,但他的一生,却是非凡而传奇的一生。为民主的政治,民主的文化,民主的教育,民主的社会以及民主的革命奔走呼号的他,身上闪烁的关于进步与革新的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个后人铭记与值得我们重视、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陈仁炳 民主的政治 民主的文化 民主的教育 民主的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239;D09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14
- 一、 研究初衷和研究现状8-10
- 二、 研究意义10-12
- 三、 本文结构和内容12-14
- 第一章 欧风美雨的洗礼——陈仁炳民主思想的萌芽与产生14-25
- 一、 牧师家庭熏陶——陈仁炳民主思想的基石14-20
- 二、 沪江名校求学——陈仁炳民主思想的沃土20-23
- 三、 远渡重洋深造——陈仁炳民主思想的萌芽23-25
- 第二章 抗战岁月的磨砺——陈仁炳民主思想的发展与成熟25-49
- 一、 加入民主同盟——陈仁炳民主思想的形成25-27
- 二、 创办杂志刊物——陈仁炳民主思想的发展27-32
- (一) 创办《展望》杂志27-29
- (二) 创办《天风》杂志29-32
- 三、 发表个人文集——陈仁炳民主思想的成熟32-49
- (一) 《走向民主社会》32-34
- (二) 民主的政治——对外求独立,对内求解放34-38
- (三) 民主的文化——破除封建愚昧,“医治”病态文化38-40
- (四) 民主的教育——拯救扶持国民教育,保护重视知识分子40-42
- (五) 民主的社会——配置社会人口资源,解放妇女儿童自由42-45
- (六) 民主的革命——主张和平民主建国,反对暴力流血战争45-49
- 第三章 反右运动的打击——陈仁炳民主思想的争议49-64
- 一、 质疑整风运动——陈仁炳民主思想受质疑51-56
- 二、 背离社会主义——陈仁炳民主思想被批判56-58
- 三、 曲解党派关系——陈仁炳民主思想遭驳斥58-64
- 第四章 陈仁炳的晚年岁月64-67
- 一、 曲折漫长的平反道路64-65
- 二、 忧郁平淡的晚年人生65-67
- 结语67-70
- 致谢70-73
- 参考文献73-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2 胡晓;;暖春是怎样变成严冬的: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反右派运动[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3 姚润田;;反右派斗争与反右派运动扩大化原因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徐有威;;唾面自干陈仁炳的晚年[J];百年潮;2003年08期
5 郭德宏;;评中共历史上的“反党集团”[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2期
6 王春霞,傅新球;试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王树奎;王岚;;“文化大革命”后参与上海落实政策工作中难忘的人和事[J];党史文苑;2010年15期
8 严如平;;胡耀邦为“右派”平反[J];江淮文史;2011年05期
9 周川;;刘湛恩与沪江大学[J];上海高教研究;1992年04期
10 汪英;;一个知识分子与一个时代——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的社会学方法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锡英;[N];文汇报;2012年
本文编号:777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7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