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公民社会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09-11 15:49
本文关键词:文化视域下公民社会的建构
【摘要】:目前,我国在公民社会研究领域的步伐正在加快,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基础性的成果,为研究“公民社会”后来者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本文正是在前人的理论平台上,对公民社会建构梳理。同时针对目前我国转型时期文化失范的状况,解决公民社会建构的文化冲突。鉴于此,在相关文化类型及属性的理论基础上,运用文化学的理论厘清文化冲突的成因以及表现,提出文化视域下公民社会建构的优化路径。其中着重公民社会文化改造,整合公民社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多方引导公民社会责任;加强公民教育,完善公民社会。 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等进行介绍。第二章简要介绍公民社会的相关概念,又对公民社会与臣民社会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公民社会的价值和功能。第三章讲述了国内转型时期公民社会建构的背景和文化冲突,简要介绍了公民社会文化类型特点和属性分析。对转型时期的公民社会文化冲突问题进行分析,为下一章节提出公民社会建构的优化路径做铺垫。第四章针对公民社会建构出现的问题,提出公民社会优化路径。包括文化改造原则,文化整合,公民教育的完善,中国哲学有效因子的吸纳。最后,阐明本文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公民 公民社会 文化哲学 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02;D0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一、 绪论9-17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 研究背景9
- 2、 研究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 国外研究现状10-13
- 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三)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15-16
- 1、 研究目标15-16
- 2、 研究方法16
- (四) 创新点16-17
- 二、 公民社会建构的理论基础17-22
- (一) 公民社会概念理解17-18
- (二) 公民及公民身份辨析18-19
- 1、 自我认同18-19
- 2、 社会认同19
- (三) 公民社会构成要素分析19-21
- 1、 平等19
- 2、 公平正义19-20
- 3、 民主自由20-21
- (四) 公民社会与臣民社会比较分析21-22
- 三、 公民社会建构中的文化冲突22-28
- (一) 公民社会的文化类型及属性分析22
- (二) 公民社会建构中的文化冲突表现22-26
- 1、 公理价值本位和功利价值本位的冲突24
- 2、 个人本位和群体本位的冲突24-25
- 3、 民主权利和行政权利的冲突25-26
- (三) 公民文化素养培育不足26-28
- 四、 文化视域下公民社会建构的优化路径28-43
- (一) 公民社会文化改造原则29-31
- 1、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29-30
- 2、 道德与利益的观照30-31
- 3、 传统与现代的融渗31
- (二) 公民社会建构的文化整合31-33
- 1、 价值整合31-32
- 2、 规范整合32
- 3、 行为整合32-33
- (三) 公民社会责任的引导33-36
- 1、 社会引导公民社会氛围33-34
- 2、 政府倡导公民社会责任34
- 3、 媒介传播公民社会意识34-35
- 4、 公共知识分子深化公民社会责任35-36
- (四) 公民教育的完善36-38
- 1、 传统文化再教育36-37
- 2、 政府主导价值确立37
- 3、 倡导个人主体自律37-38
- (五) 中国哲学有效因子的吸纳38-43
- 1、 公民社会建构的和谐因子38-39
- 2、 公民社会建构的仁爱因子39-40
- 3、 公民社会建构的礼因子40-41
- 4、 传统文化老庄思想因子41-43
- 结论43-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 附件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自豪;张文彬;;公民社会与正确对待社会冲突[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2 连水兴;;大众传播与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知识图景——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学术考察[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胡启勇;全球化语境中的现代文化认同建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吕丽艳;;现代社会、现代性与公民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5 刘少杰;;中国社会学的双重发端[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王名;;走向公民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孟兰芬;;倡导平民慈善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张宏卿;;试论传统文化与公民社会的养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丁东红;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及其价值范式[J];理论前沿;2001年17期
10 余兴龙;;试论政府对公民教育的主导作用[J];理论学刊;200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1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3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