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燕生国家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5:29
本文关键词:常燕生国家观念研究
【摘要】:中国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传统王朝国家的没落,“救亡”与“再造国家”成为时代的主题。在长期的动荡和危难中,学界政界涌现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潮,他们就中国应该实行何种政治制度、如何实现现代国家认同、如何处理国权与民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回答。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常燕生,面对当时中国分裂的社会政治现状和民族国家崛起的世界潮流,展开了对现代国家观念的建构与思考。本文按照常燕生的社会政治活动和思想历程,将其国家观念的建构置于知识界对民族国家认同和政制设计的语境中来理解,对常燕生国家观念的缘起、国家观念政治内涵、国家哲学的建构做不同角度的考察。近代中国重建权力重心的失败所带来的主权丧失与政治割据局面使常燕生对强大国家有着强烈的期许,常燕生重新阐释“国族主义”的内涵,试图以现代国家的政治认同代替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家族主义,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建立起一体的关系。他认同“联省自治”的建国构想,并提出了自己的“联省自治”方案。他设想将民权实现在从地方到中央的层层架构中,以联省促统一。对于宪政,常燕生把实施宪政当成国家步入法律轨道的基本步骤,特别注重基层民意机关和党派的参政作用。除了对国家政制的设想,常燕生以生物史观作为其国家观念的哲学基础,将现代国家文化认同建立在科学理论之上,以“国家有机体论”解决国权与民权的矛盾,从而为“国家至上”的人生观提供科学依据。常燕生在建构国家观念的过程中,始终力图调和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将个人权利融合到国族利益中,从而在政治和精神上建立起现代国家认同。常燕生国家观念的系统性和丰富性,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国家观念提供了不一样的历史视野。
【关键词】:常燕生 国家观念 国族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8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11-12
- 二、研究现状12-16
- (一) 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研究12-13
- (二) 关于中国青年党及国家主义派的研究13-14
- (三) 学界对常燕生的研究14-16
- 三、研究方案16-18
- (一) 研究框架16-17
- (二)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17
- (三) 研究难点及存疑之处17
- (四) 本文特色与创新17-18
- 第一章 常燕生国家观念的产生18-28
- 一、中国传统王朝国家危机与近代国家观念的兴起18-22
- (一) 从辉煌到没落:传统王朝观念的历史命运18-19
- (二) 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疏导与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发端19-20
- (三) 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国家理论思考的深化20-22
- 二、常燕生国家观念的萌发22-28
- (一) 常燕生早期爱国思想的萌发22
- (二) 在文化论战中寻找现代中国普世价值22-24
- (三) 从学人到党人——常燕生对国家主义的选择24-28
- 第二章 常燕生国家观念的政治建构28-41
- 一、民族、国家与国族主义——常燕生对政治国家认同的建构28-31
- (一) 民族与国家内涵之辨析28-29
- (二) 国族主义国家观的提出29-31
- 二、常燕生全民国家的建国构想——联省自治31-36
- (一) 实行联省自治的理论依据31-32
- (二) 联治救国的方案32-35
- (三) 对常燕生联省自治思想的评价35-36
- 三、常燕生的宪政思想36-41
- (一) 实施宪政的理由36-37
- (二) 制宪原则37-38
- (三) 宪政设计38-40
- (四) 小结40-41
- 第三章 常燕生国家观念的哲学建构41-51
- 一、生物史观与国家理论41-47
- (一) 社会有机体与国家41-44
- (二) 国家组织各要素44-47
- 二、国家发展动力学说——“国性论”47-48
- 三、对常燕生有机国家观的评价48-51
- 结语51-54
- 参考文献54-58
- 一、报刊及资料汇编类54-55
- 二、论著55-56
- 三、论文56-58
- 后记58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44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4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