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阙如与进路

发布时间:2017-09-16 03:29

  本文关键词: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阙如与进路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政治文化 网民 政府 网络信息


【摘要】:网络自诞生以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涉及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及政治领域,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网络发展带来的政治文化变革。本文从政治文化的概念角度,提出网络政治文化的概念,进一步对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特点进行探讨,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中国当前网络政治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发展的几点看法。首先,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要素主要有四点。网络的出现为网络政治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场域,网民结构为网络政治文化提供张力,网络事件是网络政治文化的产生载体,现实政治文化是网络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射和制约。在网络政治文化的主体---网民与网络政治文化的客体---网络政治信息的互动下,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出场了,并且有一些独特特征。其次,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出现之后产生了一些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比如,促进了传统政治文化的优化升级,提供了个体意识上升转化为集体行动的条件,但是也传播和渲染了冲突事件。此外,网络政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呈现出失衡化、无序化、事件化等特征,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我们要警惕网络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和问题,如不对其保持高度警惕和必要控制,难免会干扰社会秩序,轻则引发社会骚乱,重则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再次,我们要针对网络政治文化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保障在于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基础措施是要提高网民素质。还要抓住发展网络政治文化的方向---释放正能量,将规范网络行为作为立足点,还要注重网络立法,最后要注意提高网络技术,以技术来规范网络行为。
【关键词】:网络政治文化 网民 政府 网络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9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9-11
  • (一)选题的背景9-10
  • (二)选题的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一)国外研究综述11-13
  • (二)国内研究综述13-16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6-19
  • (一)研究方法16-17
  • (二)研究思路17-18
  • (三)研究的创新点18-19
  • 第一章 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19-24
  • 一、网络与政治文化的含义19-22
  • (一)网络含义的界定19-22
  • (二)政治文化的概念22
  • 二、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22-24
  • 第二章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24-32
  • 一、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要素24-28
  • (一)虚拟空间: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场域24-25
  • (二)网民结构:网络政治文化的张力25-26
  • (三)网络事件:网络政治文化的产生载体26-27
  • (四)现实政治文化:网络政治文化映射与制约27-28
  • 二、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型构28-32
  • (一)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存在出场28-29
  • (二)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特征29-32
  • 第三章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阙如32-41
  • 一、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影响32-35
  • (一)中国网络政治文化促生传统政治文化优化升级32
  • (二)网络媒介的出现加速了冲突性事件传播和渲染32-34
  • (三)网络平台为个体意识迅速汇集转化为集体行动提供可能34-35
  • 二、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可能存在的问题35-41
  • (一)失衡化----政府主导的政治文化式微35-36
  • (二)无序化-----网民素质水平参差不一36-39
  • (三)事件化-----网络政治谣言泛滥39-41
  • 第四章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进路41-49
  • 一、根本保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41-43
  • (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减少网络负面政治信息41-42
  • (二)强化网络治理能力营造健康的网络政治环境42-43
  • 二、基础措施:提高网民素质43-45
  • (一)提升网民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夯实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43-44
  • (二)规范网民的网络政治行为,,是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44-45
  • 三、方向指引:释放网络正能量45-46
  • (一)发现网络正能量,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政治文化45-46
  • (二)释放网络正能量,构建和谐进取的网络政治文化46
  • 四、基本立足点:规范网络行为46-49
  • (一)促进网络立法,实行依法治国46-47
  • (二)提高网络技术,规范网络行为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53-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安阳;论网络政治时代[J];中州学刊;2002年03期

2 冯照光;谢英霞;;网络政治给政府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杨伟民,吴显庆;论网络政治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4年05期

4 张文峰;论网络政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李斌;;论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毛寿龙;;“网络政治”带来了什么[J];人民论坛;2007年14期

7 朱艳仙;;网络政治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8 李包庚;齐佳;;制约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几个因素[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9 王彬彬;;网络政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叶敏;唐亚林;;论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建构[J];新视野;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献忠;;网络政治的生成与青年政治意愿表达[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2 刘春春;;网络政治与政府的应对能力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佛山日报记者 曾君蔚;网络政治:影响选举的新力量[N];佛山日报;2012年

2 本报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对网络开放就是对公民开放[N];南方日报;2007年

3 ;网络政治的功效[N];人民代表报;2011年

4 中共嘉兴市委党校副校长、嘉兴市社联副主席 俞燕锋;“网络政治”与地方人大制度创新[N];嘉兴日报;2010年

5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 沈逸;“网络政治”难敌“沉默大多数”[N];文汇报;2012年

6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唐亚林;网络政治空间与公民政治参与[N];文汇报;2009年

7 肖楠;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网络政治工作队伍[N];解放军报;2012年

8 邹奕萍;草根意见受关注 互联网成就“全民两会”[N];通信信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白凌;网络政治表达的法律规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军;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初探[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子默;论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构建机制[D];河北大学;2013年

3 王越;网络政治段子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4 吴丽丽;理性网络政治空间的构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潘恒;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阙如与进路[D];苏州大学;2016年

6 郭旭;挑战与回应——当代中国网络政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黄建平;我国网络政治信息传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任丰田;和谐社会视角下网络政治表达渠道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翟杨;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沈祁萌;微博的网络政治功能探析[D];东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60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60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