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梁启超保教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0:46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保教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梁启超 孔教 政治变革 民族主义 政治现代化


【摘要】: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是梁启超的保教思想。“保国、保种、保教”是近代知识分子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处境所提出的救亡图存的政治口号。孔教是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近代以来的政治变革都是首先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传统文人士大夫阶层带来极大震撼,变法图强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梁启超就是从这一时期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在戊戌变法时期,他的保教主张主要体现在“宗教祭祀观”、“孟子大同义”、“春秋三世说”,这带有明显的因循变革的色彩。戊戌变法的失败同样也是保教思想的破产,孔教只是少数文人的一种政治信仰,要想推动国家的进步必须唤起更多的国民,这时需要一种新的思想资源。梁启超流亡日本后果断放弃保教,提倡新民学说,这对于近代社会起到了巨大的启蒙影响。新民学说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相较于孔教,它在国家观、国民观、自由观、治理观等方面具有突破性发展。梁启超晚年成为了一名文化保守主义者,尊奉孔子,他所理解的孔教已经从一种制度性的政治学说变成了人生哲学。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儒家的现代价值依然具有意义。 梁启超生活在我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时期,他对于政治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他的保教思想前后期起伏很大。但是贯穿于他整个思想的核心还是对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思索,对于国家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的探寻。
【关键词】:梁启超 孔教 政治变革 民族主义 政治现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2
【目录】:
  • 中文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第1章 绪论13-29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13-15
  • 1.1.1 选题理由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15-24
  • 1.2.1 民国时期研究评述16
  • 1.2.2 文革结束前研究评述16-17
  • 1.2.3 文革结束后研究评述17-23
  • 1.2.4 港台及海外研究评述23-24
  • 1.2.5 结论24
  • 1.3 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4-25
  • 1.3.1 选题的研究思路24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24-25
  • 1.4 概念界定25-29
  • 1.4.1 儒家、儒教与孔教25-26
  • 1.4.2 儒教与宗教26-27
  • 1.4.3 晚清时期的保教运动27-29
  • 第2章 梁启超保教思想的立论基点29-41
  • 2.1 梁启超保教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9-31
  • 2.1.1 晚清社会的秩序危机29-30
  • 2.1.2 甲午战后民族情绪空前高涨30
  • 2.1.3 文化冲突对儒家形象的挑战30-31
  • 2.1.4 今文经学的复苏与流行31
  • 2.2 梁启超畅言保教的动因与目的31-33
  • 2.2.1 梁启超提出保教说的动因31-32
  • 2.2.2 梁启超保教说的目的32-33
  • 2.3 梁启超保教思想内涵的诠释33-35
  • 2.3.1 宗教祭祀观33-34
  • 2.3.2 孟子大同义34-35
  • 2.3.3 春秋三世说35
  • 2.4 梁启超同时期重要人物的保教思想35-38
  • 2.4.1 张之洞的“护教保国”思想35-36
  • 2.4.2 守旧派的“翼教正学”思想36-37
  • 2.4.3 洋务派、守旧派与梁启超的思想分歧37-38
  • 2.5 梁启超保教思想对于戊戌变法的影响38-41
  • 2.5.1 通过保教进行宣传动员38-39
  • 2.5.2 新旧之争引发戊戌政变39-41
  • 第3章 梁启超保教思想的新民路径41-51
  • 3.1 梁启超保教思想的嬗变:从尊孔到新民41-43
  • 3.1.1 保教非所以尊孔41-43
  • 3.1.2 淬厉固有,维新吾民43
  • 3.2 梁启超提倡新民说的原因分析43-46
  • 3.2.1 革命情势的变化43-44
  • 3.2.2 西方学说的启蒙44-45
  • 3.2.3 严复、黄遵宪的影响45-46
  • 3.3 新民学说对于保教思想的突破发展46-51
  • 3.3.1 从文化中国到民族国家46-47
  • 3.3.2 国民性与现代政治主体的培育47-49
  • 3.3.3 进化论视角下的自由观49-50
  • 3.3.4 摆脱礼教束缚的“群治”思想50-51
  • 第4章 梁启超保教思想的返古开新51-56
  • 4.1 梁启超晚年思想的保守主义倾向51-53
  • 4.1.1 游历欧洲目睹“科学破产”51-52
  • 4.1.2 回归儒家坚持“文化调和”52-53
  • 4.2 重估儒家价值:梁启超晚年保教思想分析53-54
  • 4.2.1 保教——从意识形态到人生哲学的转变53
  • 4.2.2 儒家文明与国魂、国民认同53-54
  • 4.3 新文化运动背景下梁启超对其他文化派别的否定54-56
  • 4.3.1 政治上反对“孔教派”尊孔复辟54-55
  • 4.3.2 文化上反对“西化派”全盘西化55-56
  • 第5章 对于梁启超保教思想的评价56-59
  • 5.1 梁启超保教思想的政治学意义56-57
  • 5.2 梁启超保教思想的局限及反思57-59
  • 参考文献59-65
  • 致谢65-6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6


本文编号:875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75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b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